全球五大央行观察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联储本可以更好地同公众沟通
周二,前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出席多伦多经济俱乐部活动,发表了题为“美联储八年危机管理以及未来道路”的演讲。
伯南克表示,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本可以与公众更为有效地进行沟通,以避免公众认为美联储会采取有利于华尔街的措施。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听众问伯南克任美联储主席期间,他最后悔的是什么。伯南克给了两个版本的回答。
第一个答案比较严肃,他回答道,尽管接受了许多采访,电视的或是报纸的,但他本可以更好地告诉美国公众,美联储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的是让美国经济更好。美联储与公众沟通非常重要,美联储要告诉人们,采取的货币政策对更广泛的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个答案则是:接受美联储主席这个职务。全场大笑。
伯南克对于美国通胀发表了看法。他认为美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当前美国面临的通胀或是通缩的风险不大。整体看,美国通胀在朝着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前进,通胀低于0的概率非常低。未来通胀水平会提升,美联储也会回归到更为正常的货币政策道路上。美国通胀过高的风险也很低,不过若真出现,对美联储将是挑战,届时美联储将如何应对,会在前瞻指引中体现出来。
伯南克的八年美联储主席之职于今年1月结束。卸任后,伯南克加盟布鲁金斯学会,参与经济研究项目,重点关注经济复苏政策。
(消息来源:华尔街见闻)
欧央行官员:负利率可行盼欧元止升
本周二(4月22日)欧洲央行两位官员发表讲话,其中Coeure表示欧洲央行有空间进一步降息。Linde表示:QE政策很难实施,有太多细节需解决,希望看到欧元/美元汇率停止上涨。
欧洲央行(ECB)执委Benoit Coeure在周二(4月22日)刊出的法国《世界报》专访中表示,指标利率0.25%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而欧元走强可能会使通胀率持续过低。Coeure指出:“一旦有必要宽松货币政策时,我们还有很多工具。我们仍有进一步调降指标利率的空间。”
他表示,利率有可能调降至负值,量化宽松(QE)仍然是可能的措施。当被问到欧元汇率水平时,Coeure称:“对我们而言,问题在于欧元汇率水平及未来走势,是否会拉慢通胀率回到接近但低于2%的过程。”
同日欧洲央行(ECB)管委、西班牙央行行长Luis Linde周二(4月22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欧洲央行决定是否采取更多的刺激措施,未来两个月欧元区通胀走势将成为关键。
Linde指出,如果有必要采取措施,量化宽松(QE)政策——本质上就是印纸币以购买资产——在欧元区“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他表示:“如果4月和5月通胀数据显示存在超低通胀率持续时间过长的风险,央行声明暗示了央行委员会将准备采取行动。”这里他指的是欧洲央行在上一次政策会议后发表的声明。Linde称:“关于‘过长时间’的确没有精确定义。要确定是不是持续过长时间,我们必须要作出判断。”不过,他认为目前的通缩风险并非为零,但也不是很高。他还提到,在上一份欧洲央行声明中“一致性”成为关键词,这意味着央行管委们准备采取行动。
对于最近欧元的强势,Linde表示,欧元结束升值将有助于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他希望看到欧元兑美元汇率停止上涨。
(消息来源:华尔街见闻)
英国央行:英经济一季度增长1%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23日发布4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说,今年第一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速估测达1%,大于去年第四季度的0.7%。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在当月例会上一致同意,维持0.5%的超低利率水平和金融资产购买规模3750亿英镑(约合6300亿美元)不变。
英国央行表示,今年以来大多数英国经济数据向好,其中2月份工业和制造业产出分别环比增长0.9%和1%,零售额环比增加1.7%。
英国央行说,一季度英国居民消费支出继续走强,且有部分迹象表明企业投资也在增长。不过,英国央行对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居民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和新兴市场经济放缓表示担忧。
英国央行还下调了英国短期通货膨胀预期,因为英国政府在今年的年度财政预算中调整了部分税收政策,同时食品和汽油价格也在走低,导致居民通胀预期下滑。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英国通胀率为1.6%,比前一个月下滑0.1个百分点,创自2009年10月份以来的通胀率新低。
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认为,直至明年下半年,英国央行都将谨慎维持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
(消息来源:新华网)
日本央行行长暗示或将上修2013/14财年的物价预估
日本央行(BOJ)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周三(4月23日)暗示,或日本央行在下周公布的半年度展望报告中,将会上修截止今年3月的上个财年(2013/14财年)的物价估测,并维持对接下来几年的乐观预估。黑田东彦重申,若达成物价目标的努力面临风险,日本央行准备好“调整政策”,祭出进一步的货币刺激措施。
黑田东彦表示,消费者通胀率在3月止的财年可望超过央行的预估,表达对日本持续向达成物价目标迈进的信心。
日本央行副行长中曾宏的谈话增添乐观气氛。他强调日本可以抵御本月消费税开始调升的冲击,因拜经济前景改善所赐,企业扩大招聘且调高薪资。
黑田东彦周三表示,“我认为2013财年的消费者通胀率略高于我们目前预测的0.7%,目前,我们可以说日本正稳定朝达成2%通胀目标前进。”
重申若风险危及物价目标央行将采取行动
但黑田东彦和中曾宏均重申,若达成物价目标的努力面临风险,日本央行准备好“调整政策”,祭出进一步的货币刺激措施。黑田东彦称,“目前,我们可以说日本正稳定朝达成2%通胀目标前进。”
日本经济成长自去年底来便呈现放缓,分析师警告称,由于出口缺乏动能,且消费税调升抑制了家庭支出,未来几个月经济成长将进一步降温。但日本央行仍维持其对日本经济将温和复苏的看法,显示短期内放宽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多位市场人士预期,日本央行将在7月左右放松政策,认为经济成长力道将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把通胀率推高至2%。
日本央行目前预计,扣除消费税上调影响后,2016年3月止财年的核心通胀率,料从2015年3月止当前财年的1.3%上升至1.9%。
央行将于4月30日公布新预估,可能基本维持2015财年通胀率预估在当前1.9%不变。消息人士告诉路透,央行对2016财年的通胀率预估料接近2%,表现出对较长时期内实现物价持续上涨持乐观态度。
日本央行去年4月一下子推出大量刺激政策,承诺通过积极购买资产,将基础货币规模扩大一倍,促进消费者通胀在两年左右时间达到2%。此后央行一直维持政策不变。
日本2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1.3%,为连续第九个月上涨,因日元疲弱推高进口物价,且经济复苏也使更多企业得以将成本上涨的影响转嫁给消费者。
(消息来源:汇通网)
央行力挺NFC支付银联、中移动贴钱“圈地”
中国移动中移支付公司副总经理贺新初近日透露,为普及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终端,每卖一台NFC手机,中国移动总部会给30元的补贴。同时,在移动4G时代,中国移动将加大对NFC的应用投入,中移动总部已发文确定4G卡默认要绑定NFC-SIM卡。
事实上,在移动支付领域,这种大规模贴钱“圈地”的做法并非中国移动首创,此前,中国银联便补贴POS机改造成本。两大巨头争相贴钱圈地NFC移动支付,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央行对NFC的大力支持。
中移动补贴NFC手机制造商
中国移动总部已发文确定4G卡默认要绑定NFC-SIM卡,在NFC手机方面,各终端合作伙伴在2014年6月30日前送测的LTE(4G)高、中、低端产品中,各档需至少有一款产品具备NFC功能,且该产品应在首次上市时就具备NFC功能,各终端合作伙伴若在其他制式下推出NFC产品,则需在3G制式下也推出同款NFC产品。
贺新初预计,随着NFC终端、SIM卡、受理环境不断成熟,NFC业务将在未来3~4年突破3亿元规模。
中国移动计划2014年NFC手机产品销售3000万部,按照每部30元的补贴标准,中国移动需要向手机设备制造商补贴9亿元。一位支付机构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移动补贴手机制造厂商,以每部补贴30元来看,能覆盖厂商在NFC芯片上的投入成本,促进厂商生产更多型号的支持NFC产品,有利于推广NFC终端使用。通过补贴布局NFC手机支付的并不止中国移动一家,此前,中国银联率先在直联收单领域开展了POS非接功能的改造,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改造的终端近300万台,每台补贴在300~500元。央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李晓枫主任曾表示,央行将建立我国移动支付技术检测认证体系,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方向应以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的NFC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主导。
补贴或为增加用户黏度
提起NFC的推广,不得不提及去年6月9日,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该平台以TSM(可信服务管理)系统为核心,共同推广NFC-SIM移动支付。
不过,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双方的合作也限于共同推广,并没有具体的利润分配方案,其他运营商也联合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NFC计划。
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和银行推出的NFC支付应用,中国银联也持开放的态度,所有银联“闪付”终端都能支持NFC支付。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蒋海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银联作为卡组织,与运营商、运营商的支付公司之间更多是合作关系,银联支持包括NFC-SIM、NFC全终端手机、NFC-SD在内的多种NFC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NFC手机已越来越普及,产业链的互相合作和市场推广是NFC支付推广的关键。”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此次补贴手机制造商目的何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运营商推NFC主要还是为了增加用户黏度,降低离网率。“中国移动补贴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用户黏性,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也可以针对NFC-SIM卡其他通信专区向银行和其他合作方收取增值服务费。”前述支付机构负责人说。
据了解,NFC-SIM卡有多块智能卡扇区,包括通信、金融等,这些扇区可以开放给银行、银联等使用,收取运营费,以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作的移动支付平台为例,银联卡下载到中国移动的SIM卡专区,中国移动即可以收取运营费,不过目前双方的合作是免费的。
对于力推NFC手机支付的各个参与方来说,达成合作或许是个好的选择,不过参与各方尚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
(消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