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态势
卢森堡、伦敦争抢发行人民币新产品 GDR
随着欧洲离岸人民币中心争抢愈演愈烈,各金融中心交易所都在尝试发行创新人民币产品。而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存托凭证(GDR)则成为目前相对成型的产品,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均在积极争抢发行首个产品,并分别和不同中资银行进行相应合作。存托凭证(Depository Receipts,简称 DR),又称存券收据或存股证,是指在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在全球多国发行的 G(Global)DR 并不常见,目前还没有交易所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 GDR。卢森堡证交所目前正在与中国银行探讨发行新的融资工具,包括帮助中国公司在欧洲交易所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存托凭证(GDR)。6 月 17 日,中国农业银行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显示,双方旨在为海外的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更直接接触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并明确提出农行将与伦敦交易所合作新建人民币股权投资产品。
欧洲成离岸人民币市场第二重镇
近日,中国给德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八百亿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德国有了RQFII 额度之后,欧洲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香港的全球第二大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国至今已向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重要国家,提供 RQFII 额度,并广设人民币清算行,建立货币换汇机制,这些很清楚地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程,欧洲将是下一个重镇。欧洲之所以能成为第二大人民币离岸市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欧双边贸易越来越多以人民币结算,而且 RQFII 的额度是欧洲人民币存款能够获得较高报酬的重要因素。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全球较为均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分布,自然是合理的考虑。亚洲人民币离岸市场重镇是香港(香港人民币存款今年底预估将增长至 2.5 万亿),欧洲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重要角色,因此也符合与中国大陆贸易往来的交易量。
中韩货币互换隐含大棋局
中韩两国领导人承诺在今年年底前签署双边贸易协定,并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这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的又一大进步。而且,由于过去一两年内美国一直在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韩加快达成自贸协定,亦别有深意。中韩双方同意在韩国先行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未来韩方将积极创造条件,在中国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同时双方商定,在韩国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选择一家在首尔的中资银行作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双方还商定,为促进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中方同意给予韩国 800 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今后将根据投资进展情况和市场需求适时研究进一步扩大额度。同时双方欢迎韩国政府及金融机构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扩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此外,双方同意鼓励韩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及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这次中韩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主要是配合中韩正在探讨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协议的贯彻和落实,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预料自贸区协议签署并生效之后,贸易额会持续增加,因此如果货币互换协议签署并正式实行的话,将进一步推动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两国商人也避免了必须借助美元作为交易的中间货币而增加了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