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货币每日综述:中国经济金融

中国:

证监会:IPO 坚持“低价持续发行” 首批 10 家企业 20 日左右出招股意向书

    

证监会表示,现阶段,新股发行仍应坚持“低价持续发行”的原则。此外,本月 20 号以后推进首批 10 家公司的新股发行进度。

对于本月重启 IPO 的进展问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 11 1 3 日表示:

此前有 28 家暂缓审核的 IPO 企业,其中 10 家进入缴款程序。暂缓发行到现在超过 3 个月,到现在还需要补充财务信息等,预计 10 家在 11 20 号左右刊登招股意向书。剩余 18 家,分两批。

针对 2000 万股以下 IPO 取消询价环节的新股发行改革新政实施后,是否仍需遵守定价红线、是否依然执行市盈率不得超过 23 倍行业平均市盈率的问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 13 日表示,根据发行改革新规,2000 万股以下的 IPO,没有老股发行的取消询价环节,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直接定价并向网上发行;有老股发行安排的仍需履行询价程序。

根据证监会证券发行和承销管理办法规定,券商在实施承销以前要报送承销方案,监管主要关注发行方案是否符合承销办法规定直接定价发行承销风险相对较高,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大,发行人及其承销商应综合考虑投、融资双方的需求和各种市场因素审慎定价。现阶段,新股发行仍应坚持“低价持续发行”的原则,发行市盈率超过同行业市盈率的,仍需连续三周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

证监会于本月 6 日宣布,将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之后重启新股发行(IPO)。28 家企业新股发行年内将分为三批启动,本月 20 号以后安排 10 家发行新股。在审企业审核也将全面恢复。

当日,证监会公布的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措施包括:公开发行 2000 万股以下的,取消询价环节,由发行人、主承销商协商定价,简化程序,提高发行效率,降低中小企业发行成本。

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寒飞此前表示,小盘股取消询价后,打新的风险也在提高。“打新有风险,参与需谨慎。小盘股取消询价,改为由发行人和中介定价,意味着小盘股 IPO 被低估程度可能将大幅减弱,打新的一二级套利收益下滑,打新很可能不再是无风险事件,需承担跌破发行价的风险。”

证监会当日还称,为了抑制巨资炒新,新股发行将取消现行的新股申购预先缴款,改为定配售数量后再缴款。

 

楼市低迷重挫中西部地方财政 个别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大降九成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低迷状况持续,给中西部多个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地方财政带来沉重打击。个别地方的土地出让收入甚至不足往年一成,此外房价下跌还造成房地产税收显著下降拖累,多地税收出现负增长态势,严重影响地方财力。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10 月份全国 300 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收入 1652 亿元,环比跌 32%,但同比小幅上涨 4%。不过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明更弱,且这些地区的财政对房地产依赖更加严重。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 9 月,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 12.6%,房屋竣工面积下降 9.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下降 33.8%,土地成交价款下降 27.5%。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作为房地产市场前端的四个典型指标同时出现负增长,是史无前例的。

《经济参考报》援引西南某省一位地级市的财政系统人士称,“我们城市前几年每年土地出让收入十多亿,今年只有一个月,少了近 90%。省会等大城市土地出让收入缩水更严重,往年土地出让金 200 亿左右,今年可能就十来个亿。”

该报还调研了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三线城市,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土地出让收入最高时占到总财政收入的 60%以上。近两年随着楼市的下挫,地方在积极转型,“但坦白说,新产业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现阶段土地出让金占比仍高达 50%。”

土地出让金是我国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2014 年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 23.8%

“楼市不好时,工业用地价格会更低,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工业用地出让收入甚至低于征地拆迁的成本,但一个地方不发展工业就没有税收来源,所以即便工业用地收入低于征地拆迁成本,地方政府也得卖地。”西南某省一位地级市的财政系统人士称。

此外,土地出让收入的下滑,房地产相关税收的骤降也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

以湖北为例,全省 103 个县市区中,高达 1/6 的地方税收负增长,还有 35 个地方税收增幅低于 10%,共计52 个县市区税收出现低增长或负增长。其中房地产业税收增幅同比回落了 18.7 个百分点,由以前的第一大税收增收行业回落至第六位。房地产税收贡献度由上一年的 22%下降至今年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