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大央行观察
美联储为量化宽松退场铺路 全球金融市场添变数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日公布的货币政策例会纪要显示,美联储考虑在未来几个月开始退出量化宽松(QE)政策,并商讨采取其他措施对冲退出QE对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这表明,美联储正为QE的最终退场铺路,全球金融市场将面临新的变数。美联储QE政策走向一直是主导全球金融市场和支撑许多资产价格的重要因素。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一直通过每月购买85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来压低长期利率和刺激经济增长。近几个月来,由于预期美国经济将持续改善,加上担心QE政策风险上升,美联储官员开始讨论如何逐步缩减购债规模并最终结束QE。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正式公布退出QE的路线图,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大幅波动,幅度远超美联储预期。作为全球金融产品定价重要基准的美国10期国债收益率曾一度上升约1个百分点至近3%,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和金融局势紧张,部分新兴市场资产遭到大幅抛售,面临资本急剧外流和货币大幅贬值的动荡局面。不难发现,美联储有关退出QE的政策信号一直牵动市场神经。这给美联储提出一个难题:如何在退出QE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市场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高官和新兴市场财经官员近期都呼吁美联储在制定退出计划时加强与市场沟通,并考虑其政策外溢影响。当天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此进行了充分讨论。美联储一方面希望强化维持超低利率的前瞻性政策指引,打消外界对退出QE可能导致提前加息的疑虑;另一方面,采取下调当前0.25%的超额准备金率等新措施来继续保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投资者预期和对冲退出QE对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美联储正在为退出QE和将货币政策调控重点转向短期利率和前瞻性指引铺路。全球金融市场如何演变则将取决于投资者如何应对美联储宽松政策组合变化和美国经济复苏走势。如果美联储因为美国经济前景和就业市场明显改善而开始退出QE,这不会令市场感到意外;如果因为担心QE风险超过收益而被迫退出,则将极大影响投资者对美联储调控经济的信心,并可能引发市场动荡。而当美联储真正启动退出QE后,如果美联储维持低利率的承诺不能得到市场认可,或者美国实体经济复苏不如预期,此前依靠流动性支撑的美股等高风险资产价格就很可能面临大幅回调的风险。新兴市场如果不能利用当前时间窗口稳定自身经济增长和解决经济金融不平衡问题,过去几个月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的困扰也可能重现。
欧洲央行默施:欧元区欲走出危机仍有一段长路要走
欧洲央行(ECB)执委会成员默施(Mersch)周五(11月29日)在法兰克福Goethe大学的演讲稿中指出,欧元区需要毅力和耐心,该地区仍处于走出经济危机的初期阶段,但经济已走上正轨。默施称:“欧元区还处在走出这场危机的初期。山顶仍然距离遥远,且浓雾笼罩,在我们和山顶的美好风光之间有显而易见的陷阱,这些陷阱是竞争力,降低杠杆比率和机构障碍。但是同时我认为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他还指出,欧元区金融市场 的运行较去年有明显的好转,市场的分裂状况已经明显趋于稳定,银行存储亦明显是上升,然而银行企业借贷仍相当疲弱。对此,默施解释称,在经历过经济衰退之后,银行借贷通常是最后一个上升指标。对于银行业监管机构如何对待主权债,默施认为,中期来看,从审慎的角度出发,根据其风险特性而非惯例来配比资产是讲得通的。不过其表示,这应得到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的协助。 此外,他还表示,欧元区银行业评估将提高透明度。
卡尼警告住房潜在购买者:当心利率上升风险
据英国媒体周五(11月29日)报道,英国央行(BOE)行长卡尼(Mark Carney)已经发出警告,那些想要在英国拥有住房的人应当考虑利率上升的风险。目前,英国央行担心,英国房价上涨的现状可能会造成楼市泡沫。卡尼直言不讳地指出:“想想你即将申请的抵押贷款,想想你即将承担的债务……如果利率上升,你能否在未来五年甚至10年的时间里承受抵押贷款?(但实际上)你至少会申请25年期的抵押贷款,(甚至)可能是30年期的抵押贷款。”卡尼表示,针线街(Threadneedle Street,意指英国央行)决定限制抵押贷款,其目的在于,在住房市场繁荣崩溃的早期阶段采取行动加以阻止,并避免在出现资产泡沫时出台像猛药一样的政策。其实,早在周四(11月28日),英国央行就已经表示,将大幅度削减去年推出的融资换贷款计划(FLS),因房价升幅看来将进一步加速。这一举动表明英国央行或将慢慢走上货币紧缩的道路,令市场愈发预期英国将会先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加息。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英国11月Nationwide房价年升6.5%,为逾三年最快,至10月三个月RICS房价指数正57,创11年最高,而9月DCLG房价指数年率升幅扩大至3.8%。
黑田东彦:如果经济存在下行风险 将毫不犹豫采取行动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周一在对名古屋商界讲话时表示,如果日本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央行将毫不犹豫地调整货币政策。黑田东彦称,海外经济前景是日本央行2%通胀目标的关键风险因素,明年即将开始实施的消费税也将对日本经济产生风险。黑田强调说,没有计划改变日本央行此前设立的两年内达到2%的通胀目标。在目标达成之前,将一直维持宽松政策。他说:“当然,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如果上行或下行风险成为现实,我们将毫不犹豫地调整货币政策。”今年1月开始,日本央行宣布自2014年起实施每月定期购入资产的“无限期”货币宽松政策。新行长黑田东彦上任后,于今年4月进一步扩大宽松规模,将基础货币量在2年内增加1.4万亿。上周,黑田东彦强调,央行决定维持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如果2%的通胀目标受到威胁,将进一步扩大宽松。黑田今天讲话后,美元对日元已累计上涨0.14。
中国央行副行长:高度关注潜在风险和苗头性问题 严守金融风险底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文章,称要高度关注和积极应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潜在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坚决防止局部性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刘士余指出,潜在风险和苗头性问题包括:1、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截至2013年6月末,平台贷款余额为9.7万亿元,在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减缓的情况下偿债压力较大。2、产能过剩行业债务风险。2012年以来,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一些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3、商业银行表外理财、同业业务和票据业务风险。这些业务资金来源和信用支撑主要依靠银行,有些投向了属于限制类的地方融资平台、“两高一剩”和房地产等行业。4、准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民间借贷等缺乏有效监管,一些机构违规经营现象突出。5、国际经济金融风险对我国的溢出效应。主要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入的风险上升,未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导致我国金融市场短期较大波动。6、金融信息安全风险。现代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经济金融数据系统、金融交易网络、支付结算体系的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信息安全隐患增多。刘士余认为,杜绝局部性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需要:• 优化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职责分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加快培育基准利率体系,完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稳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基础上,稳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因地制宜推进地方金融改革试点,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逆周期资本缓冲、前瞻性拨备制度等宏观审慎政策,更好地发挥杠杆率等工具的作用。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职责和运行规则。加快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加强对各类金融风险的监测和排查,完善应对预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大力推进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维护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维护全球和地区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