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观察
央行不降准或因不愿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
昨日有新闻报道称,
不过。令市场稍感诧异的是,央行为何迟迟不愿全面降准?可以说,不想过快再次传递宽松信号,股市狂飙的逆向反馈,以及不想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制约央行货币全面宽松步伐的主要因素。于是,“顺势而为,部分须作(MLF),无缝衔接,短期平滑(SLO)”就成了央行的次优选项。
首先,年末平滑流动性是央行提供短期基础货币的初衷。其次,MLF 并未全额续作反映了商行信贷投放低于央行预期,预计会有更多更低利率的 MLF 推出。央行这次对 9 月份 5000 亿的 MLF 到期续作,是为了避免大量抽走流动性对资金面形成进一步扰动,应该说属于预期之中。MLF 应该存在与某种信贷投放承诺挂钩的续作机制,且续作的 MLF 利率也应该较市场融资利率低,这样才能保证 MLF 的激励机制对商业银行有吸引力。
央行不会前脚降息,后脚就降准。否则,央行引导和稳定资本市场预期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近期股票市场一路狂飙。因此,资产价格的飙升加重了央行降准的顾虑,放缓了货币放松的步伐。最后,近期人民币汇率急剧贬值,外围市场(尤其是俄罗斯)深度震荡。此时央行祭出全面降准这一带有“全面宽松”意味的政策,对于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平抑人民币汇率波动都是不利的。
美联储 12 月 FOMC 声明:对加息应有耐心 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
周三,美联储 12 月 FOMC 声明称,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 0~0.25%不变;美联储对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应保持“耐心”,强调这种说法与此前 QE 结束后维持低利率“相当长时间”措词的立场一致,表明对美国经济充满信心,以及明年采取加息政策的决心;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密切监控通胀。
美联储在声明中的这一变化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不过,主流媒体对声明中的这种变化解说不同。《华尔街日报》在文章中叙述为美联储保持“相当长时间”陈述,而彭博称美联储摒弃了“相当长时间”陈述。
被称为“美联储通讯社的”《华尔街日报》记者 Jon Hilsenrath 撰文称,美联储 FOMC 声明加入了“将继续密切监控通胀变化”措词,这意味著美联储担忧与石油关联的通胀下跌;虽然耶伦强调通胀下滑是暂时的,但之前美联储并未在声明中表明正在监控通胀,且美联储经济预期中的通胀预期也大幅低于 9 月,这似乎表明在就业市场与通胀之间,美联储的决策有偏向通胀指标的趋势。
执委科尔:问题在于欧银如何让行动最优,QE 乃基准选项
欧洲央行(ECB)执委会成员科尔(Benoit Coeure)周三(
科尔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发表了上述看法,称“欧洲央行是否应当采取某些行动”并非问题所在,相比之下,讨论最佳的政策行动方式更加关键。
科尔指出,如果欧洲央行希望采取进一步行动,显然得接触流动性更大的细分市场,这也是欧洲央行将政府债券市场视作基准选项的原因所在,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欧洲央行只会染指政府债券。
欧洲央行似乎已经在降息方面上穷水尽——,市场普遍认为,欧洲央行将在行长德拉基(Mario Draghi)带领下购买主权债券(即众所周知的量化宽松措施,简称 QE),以抗击通缩风险。
日安倍经济政策绑架日本央行,把宽松进行到底已没商量
周三(
调查结果普遍对黑田的 2%通胀目标能否如期达成有怀疑,只有三菱 UFJ-摩根士丹利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岛中雄二(Yuji Shimanaka)预计日本央行的通胀目标会在明年 4 月实现。此前,在日本央行于 10 月底意外扩大购债规模之后,安倍之后时隔三个星期内就宣布推迟提高销售税,为此,黑田曾指出,提振日本的经济事实上应该是政府,而非央行的职责所在。
接受调查的 33 位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日本央行在本月 19 号结束的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将会保持资产购买计划不变。
英央行行长卡尔尼:油价下跌有利于英国经济
北京时间
卡尔尼称:“最近以来原油价格的下跌应该会为英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在他发表这一言论时,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和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均继续下跌,触及自 2009 年夏天以来的最低水平。
他补充道:“油价下跌 40%以上将非常迅速地对消费者造成影响,起到提高实际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作用。而英国金融体系对能源价格的敞口则是可以管理的。”不过,虽然卡尔尼表示油价下跌是“一种正面的形势发展”,但同时也指出这将“给金融稳定性带来一些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加深”。
他说道:“在欧元区等经济体中,通胀预期可能进一步承压。在欧元区,核心通胀率的表现本来就已较为疲弱,同时名义收入增长正在减速,令债务负担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