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我院“财政学研究前沿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税政策学术研讨会在明德主楼830会议室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合办的会议,该会议旨在为国内财政学界杰出青年学者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深入。来自国内高校的近40名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首先向《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对本次会议的支持表示感谢。郭院长指出,一直以来,财政对于国家的治理都起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朝代兴衰与财政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新时代背景下,财政在改革中更是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改革攻坚的先锋,也是改革向前探路的排头兵。因此,青年教师要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财政理论,不应一味照搬西方的理论,因国际化而忽视了自身实际情况。他希望将本次会议作为一个平台,让更多财政界的青年英才多多交流,推动财政理论体系的形成。最后,他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中国社会科学》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致辞。他向在场嘉宾的出席表示感谢。他指出,财政学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财政理论与现实问题紧密相连,财政学研究要面向社会、面向时代。中国人民大学一直是全国财政学科的领头羊,他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交流,促进全国财政理论的发展。
致辞过后,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进行了专题演讲。发言环节由院长助理贾俊雪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员杨志勇首先发言,他以现代财政学的源流:从西方到中国为题进行了报告。他表示,现代财政学的起源与西方近代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上世纪30年代后期,英美财政学与欧洲大陆财政学开始逐渐融合。而受传播途径的影响,我国近代财政学受英美财政学理论影响较大。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所以很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融合。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白彦锋教授围绕新市场财政学:继承,开拓和批判进行了发言。他提到,尽管现在财政发展的很快,但在许多西方专家的眼中,这只是学习他们的结果。他还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指出尽管其存在避税的问题,但根据现有体制却无法对其进行制裁,因此建立中国自己的新财政体系势在必行。他指出,新市场财政学认为市场与政府并非对立而是协作的关系,这样便跳出了原有体系双悖论的怪圈。尽管实际效果有待检验,但这仍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付文林教授则围绕税制改革与区域间要素收入流动性进行了发言。他指出,我国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始终存在并相对较大,这会带来要素积聚的差别。基于这一原因,对现有税制的分析并与近些年来区域之间差距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有利于探明现有税制是否有益于减少区域差距。这将有助于找出区域差距的一些深层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案。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的李永友教授报告的主题是“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他指出,要理解财政,就要分别从“财”与“政”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否则整体的财政改革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另外,要尤为注重国家治理,将财政与之结合并进行分析,才能找到财政改革的真正方向。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王艺明教授带来的主题是财政政策,经济增长与马克思视角下的收入与财富分配。他表示,在研究马克思视角下的财政政策要善于利用模型。他向在场与会的来宾展示了马克思视角下的收入与财富分配模型并详细地解释了其运转的原理。
随后演讲的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解垩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公共转移支付与减贫。解垩教授指出,公共转移支付不同于财政学中的转移支付,其视角面向个人与家庭,如低保户。他将收入与消费的贫困线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的贡献,并分析对贫困的影响,以及其减贫的效率。
最后一位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岳希明教授,他的演讲主题是民主化财政之路。岳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不均的问题。而比不均更严重的问题是不公平。岳教授强调,财政作为重要的国家经济手段,如果出现腐败,会使国家信用在人民心中降低,因此民主化的财政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天下午,与会嘉宾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基础理论与财政分权、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这四个主题,在分会场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报告人精彩的报告、点评人犀利的点评、参会者热烈的讨论,使学术交流达到高潮。
下午,总结大会在明德主楼830会议室开始。《中国社会科学》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首先就当天的会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会议让所有与会人员对于财政学的主题都有了进一步明确与深化。他总结当天的交流情况,认为数学等工具的熟练使用,使得研究人员解释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他还强调,在治国理政中,财政发挥着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希望青年教师能继续将对财政学的研究坚持下去。
最后,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对当天会议进行了总结。他首先感谢与会人员对人大财政学科的支持与信任,并感叹这场学术盛宴内容之多、水平之高。郭院长感叹,每一个分会场的讨论都十分精彩,希望财政学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们在未来做出更多精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