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观察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姜超、顾潇啸等表示,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展至基准利率的 1.5 倍后,下一步存款利率调整有可能完全打开浮动区间,存款利率市场化已接近完成。
随着全球市场化程度加深,多国已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放松或完全放开对利率的管制。中国并没有置身事外于这场利率市场化大潮。今年3月周小川行长给出了利率市场化时间表,表示年内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大概率事件。利率市场化将完成最后一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重塑,高收益资产将受追捧,金融资产大时代仍将延续。姜超等指出,当前贷款利率管制已完全放开,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也分别在去年 11 月和今年 3 月、5 月先后扩展至基准利率的 1.2 倍、1.3 倍和 1.5 倍。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有所分化,存款利率已初步形成分层。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96 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自主定价,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正式起航。
而
贷款利率方面:
实际情况是,贷款利率下浮较基准打 7 折后,银行并没有完全跟进。到
存款利率上浮压力应有限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市场比较担心存款利率的上限放开后,利率大幅上升对银行和资本市场造成冲击。但海通证券认为,存款利率的上浮压力应有限:
从负债端看,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其主要的比价对象为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存款利率的上浮程度与货币基金和理财收益率正向相关。15 年 1 季度由于回购利率高位,导致银行同存收益率较高,从而推高了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但 15 年 4 月以来,货币利率在央行政策引导下显著回落至 2.3%,短端利率(债券短端、同存利率等)也出现明显下降,目前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从 4.5%降至 4%左右,未来货币基金降至 3%-4%之间也可期。但理财收益率的下降相对缓慢,主要源于银行理财资金可通过购买高收益债、配资入股市等方式维持较高的资产收益率。但理财配置非标有 35%的上限,同时理财资产池相当一部分配置同业存款,因此未来理财收益率也会逐渐下降。故而,在当前环境下存款利率放开后,即便向货币基金和理财收益率靠近,上浮压力也明显下降。
而从资产端来看,银行仍以贷款和利率债作为主要配置资产,目前 10 年期利率债收益率和 3 个月 AA+短融收益率均在 4%以下,而贷款利率在 14 年 11 月和 15 年 3 月两次降息(进一步降息可能仍高)的带动下降低了 22bp。这意味着未来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必然下降,从资产端减少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间。
因此,从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两方面来看,存款利率的上浮压力均相对有限。特别是未来回购利率预计持续低位、央行可能通过进一步降息降准等措施继续压低利率中枢,那么上限放开后,存款利率甚至可能会维持在原有水平
日本自民党官员:日本央行目前无需进一步放松政策
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稻田朋美(Tomomi Inada)周五(
“日元贬值对于那些有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有利。但我们也必须留意日圆贬值的负面意涵,”稻田朋美向路透表示, “当日元加速贬值时,小型及区域型企业会受创,”暗示不乐见日圆进一步大跌。
日本央行在去年 10 月扩大刺激规模之后就一直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去年央行扩大刺激政策,是为了防堵油价大跌以及后续通胀放缓效应拖慢终结 15 年通缩的进程。但通胀已经趋于停滞,未来数月甚至有可能小幅为负,因油价下滑且消费者支出微弱。日本央行上月将其通胀率目标实现的时间推后,但未进一步宽松,认为薪资上升与经济改善将令通胀于明年初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