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李克强正解“强”式刺激:唯一刺激是强改革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是否采取了“强刺激”政策?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好转,外界有人议论,是不是因为我们推出了‘强刺激’?但事实上,我们的货币政策一点没变宽松,唯一的‘刺激’就是强力推进改革。”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研究院院长、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中国出现的经济放缓问题,与前期积累的很多矛盾并未完全化解有关。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就是为消除阻碍经济增长的深层次根源问题,“要想强化经济好转的势头,提振经济增长动力,必须继续推进改革。”据了解,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推进节能环保等重大工程建设,并提出要坚持定向调控,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确保当前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人们的需求已从过去的吃饱喝足,转向现在更多层次的需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内需不足,与教育、医疗、环境和文化供给市场尚未完善相关。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目前最重要的经济拉动力,应该大力推进。
“要用改革的方式,推动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李克强说。就此,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中国经济下半年将重点做好扩大内需等重点工作。包括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健康、文化等各类商业服务机构,实施好促进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
并且,将抓紧制定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政策,加强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努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等。
没必要再搞强刺激
“真正谈改革,是指制度和政策上的改变。”王雍君说,政府出台的措施中,如增加政府投资就不属于改革。而降低门槛引入民资,是政策与制度规则下的改变,这才是改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国家自今年 4 月份以来推出的 “稳增长”政策时发现,许多微刺激举措实际就是改革措施。其中,“简政放权”仍是政府自身改革的突破口。
今年以来,围绕“简政放权”的政策频繁出台。
李克强强调,继续简政放权,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消除“中梗阻”,避免截留改革红利,让千千万万愿意创业的人更方便拿到市场“入场券”。同时也要完善监管,创造公平环境,让市场活起来。
在金融领域,相关部门并未大开信贷闸门,而是客观指出目前的“融资贵、融资难”更多是结构性问题。央行据此创新调控方式,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扶持力度,收到良好效果。“不搞‘强刺激’,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果非要通过传统的调控手段将经济增速刺激到 9%,也是做得到的,但是不应该也没必要这么做,因为这样会带来新一轮‘后遗症’,比如杠杆率上升过快、经济结构重型化以及产能过剩等。”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
推进节能环保等领域建设
今年初,各项数据显示经济增速放缓,一季度经济增速为 7.4%。在此情况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反弹至 7.5%。
尽管目前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下行压力仍不可忽视。近期公布的 7 月份经济数据中,“克强指数”的三个构成指标均出现回落,且 8 月汇丰制造业 PMI 初值为 50.3%,创 3 个月新低,不仅低于预测值 51.5%,也大大低于 7 月终值 51.7%。“要想强化经济好转势头,提振经济增长动力,必须继续推进改革。”王雍君。
李克强表示,“我们老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投资增速下降是因为内需不足,但事实上 13 亿中国人还有很多需求没有得到足够供给。要把这些需求挖掘出来,就需要通过供给引导需求潜力的释放。”
杭州等地限购二次松绑:地方政府去库存心态急切
28 日,杭州、西安、贵阳 3 城宣布全面取消楼市限购,这是这些城市第二次再度放松限购范围。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城市第一次限购放松后并未产生较大效果,此次限购松绑再度升级,显示地方政府“去库存”心态急切。
当天,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为充分发挥市场在楼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经研究,报市政府同意,从
稍早之前,海口市进一步放宽了本省籍居民购房入户条件,实行梯度购房入户,本省居民最低购买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杭州、西安还是海口,此次均非首度放开限购。早在一个月前的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库存高企,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库存高企,是驱动多地地方政府全面放松限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