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消息称中国去年底原油进口量攀升
近期,来自路透的一个数据引发了石油行业的极大关注。汤森路透石油研究和预测的估值显示,2014 年 12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创下了纪录高位,首次超过 3100 万吨,相当于每日超过 700 万桶。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中国海关总署的网站上看到,2014 年 11 月,中国进口原油 2541 万吨,环比前一个月有所攀升。但在 2014 年年内已经公布的数据中,1 月份的进口量最大,达到了 2815 万吨。
“所以(2014 年)10 月、11 月的大手笔买入并没有抄到底,当时他们应该没有预计到原油会跌到这个程度。”中化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原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记者表示。
但是,何时是底部,可能各方仍然会存在不同的意见。据报道,世行在近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2015 年油价偏软趋势将会持续。摩根大通则认为,短期内油价还有下行空间,油价将在今年一季度见底。
国际油价一路下跌的同时,行业内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都在近年来持续攀升,趁着低油价大量进口原油进行战略储备成为可能。事实上,能源战略储备也越来越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2007年开始,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建设正式提上日程。去年 11 月份,国家统计局曾发布消息称,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投用。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四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 万立方米,储备原油 1243 万吨(9000 余万桶)。不过,这一数据仅相当于 16 天的石油进口量(以去年 10月我国原油日均进口量计),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储量应该相当于 90 天的进口量。相较之下,有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战略石油储备容量超过 7 亿桶,日本也超过了 3 亿桶。
但朱润民也认为,未来几个月进口量在 3000 万吨基础上再次攀升的几率并不大。从历史经验来看,2008 年的一轮油价暴跌,当油价越低时,进口量反而变得更小。他认为,70~90 美元可能是国内企业囤积原油较多的一个时期。从海关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下半年,9 月和 11 月分别是一个进口的高点。而一位央企石油公司的人士也对记者表示,油价持续下跌,对未来油价走势的判断肯定也会更加谨慎。
不过,尽管中国的进口量在拉高,国际油价并没有因此受到刺激。
安迅思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李莉对记者表示,现在油价走势非常虚弱,来自中国的消息没有办法刺激到国际市场。事实上,除了中国的进口在增加之外,并没有其他振奋人心的消息。因此,油价并没有支撑住,还是在惯性下跌过程中。除了中国,其他石油消费国大量进口的痕迹也不明显,因为现在大家的需求都不是很好。比如对于亚洲国家日韩来说,他们的储备已经有一定的水平了,也并不急于再买太多。
数据显示,欧佩克仍将石油日产量保持在 3000 万桶的水平;美国原油产量也在持续上升,目前美国日均原油产量 910 万桶左右,处于历史高位。俄罗斯 2014 年日均原油产油量也达到 1058 万桶,同比增长 0.7%,为 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朱润民认为,供需不平衡仍然是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美元的因素。以美元计价的原油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路透的报道还认为,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的可用空间可能也快要填满了。该观点也得到了朱润民的认同。
中诚信国际:2015 年一季度有望迎来首单 CMBS
经历了 2014 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爆发式增长,2015 年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或将在“质”上有个大的突破,不过这里的“质”是指资产证券化的支持资产品种以及设计结构会进一步深化。
国内首单 CMBS 或于 1 季度面市
同时在该发布会上,中诚信国际结构融资部总经理钮楠还透露,2015 年 1 季度将有望迎来中国首单商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CMBS)发行。
尽管钮楠并没有透露该单 CMBS 的资产出让银行。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中国建设银行,去年下半年也有消息传出,建行发行 CMBS 的计划早已有之,而且连发行规模都已经确定,但鉴于银监会调整备案发行,而暂缓了上会。“现在备案制已经落实,首单 CMBS1 季度落地也符合预期。”一位分析人士称。
除了 CMBS,2015 年的资产证券化品种和发起机构将进一步多元化“从中诚信国际已经完成评级、目前正处于审批的产品来看,预计 2015 年将分别有多单 RMBS、融资租赁证券化产品发行。”钮楠透露。中诚信国际副总裁吴进指出:“2015 年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发行单数上将有望占得半壁江山,外资行和融资租赁公司的产品将有所增加。目前由中诚信国际承做的汇丰银行 CLO 已经开始挂网路演,华商银行 CLO 也很快会挂网路演,市场对外资行的首单到底花落谁家正拭目以待。”
ABS 风险点初探
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深化,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资产的质量也将进一步分散。
“以信贷资产证券化(CLO)为例,第一批试点资产绝大部分都是优质资产,但随着发行主体从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进一步下沉到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资产质量的信用也将出现多样化。”钮楠表示。
从 2014 年的发行数据来看,城商行、农商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正在迎头赶上,甚至在发行笔数方面已经超过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
钮楠同时指出另外一重风险来自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特殊目的实体(SPV)的资产隔离功能,“部分“创新型”证券化产品的 SPV 破产隔离功能有待商榷,司法实践中尚存在不同的声音,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或存在一些法律风险。”钮楠指出。
另外,鉴于循环结构产品可能将在 2015 年破冰,此类产品管理不当带来的损失也是 2015 年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应该关注的一个风险点。
“循环结构的产品对资产服务机构和受托人的管理能力要求更高,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产品收益率下降甚至出现损失。”钮楠解释称。
所谓循环结构产品是指,发行人在交易开始时将资产出售给 SPV 后,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在整个循环期内用于持续向发行人收购资产;循环结构性产品区别于静态型结构产品,后者是发起人一次性将资产出售给 SPV,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用于偿付证券,证券未偿本金余额随着资产池未偿本金余额的下降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