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货币每日综述:学术名家思想精粹

学术名家思想精粹

       朱海斌:九月份进口数据强势反弹;贸易顺差收窄至 309 亿美元
    
       中国 9 月份出口同比增长 15.3%,延续自 3 月以来的强劲增势。进口数据意外反弹,同比增长 7.0%,完全抵消了过去两个月低迷态势的影响。贸易顺差从 8 月份的 498 亿美元收窄至 309 亿美元。
        中国商品出口在 9 月份同比增长 15.3% (摩根大通预测:14.4%;市场普遍预测:14.4%),而 8 月份的同比增速为 9.4%。我们通过季节性调整分析得出,9 月份出口季节调整后的月环比小幅增长 2.6%。出口自 3 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增长扩张态势。因此,9 月份出口季节调整后季环比年化增速为 34.2% (而 8 月份季节调整后的季环比年化增速为 30.7%)。
        另一方面,9 月进口强劲反弹,同比上涨了 7.0%,高于市场最乐观的预测水平(摩根大通预测:-2.6%;市场普遍预测: -2.6%)。经季节性调整后,9 月份进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稳步增长 8.7%,而之前 8 月份进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2.3%。9 月份贸易顺差因此从 8 月份创纪录的 498 亿美元收窄至 309 亿美元。
        9 月份出口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高科技产品出口,从地域角度来看,来自对香港出口业务
       中国 9 月份出口同比增长 15.3%,延续自 3 月以来的强劲增势。从行业板块来看,高科技出口拉动了 9 月份出口数据增长。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对香港市场的出口季节性调整后月环比大幅增长 25.2%, 而其他主要出口市场数据基本持平。
        从出口产品类型来看,低端消费品出口 9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小幅下跌 1.9%。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9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2.7%(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4.2% ),而机电产品出口基本持平,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0.2%(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2.8%)。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9 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据基本持平(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1.1% );9 月份对欧盟出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1.0%(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2.2%);而对日本出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0.4%(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4.4%)。在亚洲地区,9 月份对韩国出口基本持平(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7.9%),对东盟经济体出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0.8%(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2.1%)。相比之下,9 月份对香港的出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激增 25.2%(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6.5%)。对香港出口的超常强劲数据可能反映了加工贸易的强劲发展,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人民币持续升值引起的出口“虚高”现象在近几个月开始显现。
加工进口业务是 9 月份进口数据反弹的主要驱动力
9月份进口数据反弹,季节调整后名义增速为月环比增长8.7%, 而之前8月份进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2.3%。7 月份和 8 月份的进口数据相对低迷,导致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而 9 月份的强势进口增长扭转了这一趋势,将贸易顺差缩窄至 309 亿美元(从 8 月份的 498 亿美元)。
        9 月份的强劲进口数据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加工进口业务,该业务贡献了今年前三季度进口总额的 25.8%。 9 月份加工进口额同比增长 29.6% (其 8 月份同比增速为 3.5%),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24.7%(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1.0%)。对比之下,一般进口业务(占年初迄今总进口额的 57.5%)在 9 月份同比下跌 2.2%(8 月份同比下跌 6.9%),而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小幅增长 4.4%(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4.1%)。
        从地区来看,进口数据增长主要由亚洲新兴市场和美国市场拉动,来自这两个市场的进口额 9 月份季节调整后分别月环比增长 20.0%和 11.4%。来自欧盟的进口额 9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4.0%,来自日本的进口额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6.2%。对比之下,来自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的进口数据依然疲软,季节调整后来自巴西的进口额月环比下跌 4.8%而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额月环比下跌 2.8%。
        大宗商品进口 数据(进口量)整体有所改善,但近几个月的高度波动态势说明这一增势仍不稳固。工业金属进口较 8 月份走强:季节调整后,9 月份铁矿石进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6.1% (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7.5%);铜进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0.2%(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0.6%),钢产品进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11.8%(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6.0%)。同时,9 月份原油进口量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1.8%(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增长 11.3%),而成品油进口季节调整后月环比下跌 17.0%(此前 8 月份季节调整后月环比大涨 51.6%)。
        国外市场需求仍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支撑贸易发展,而国内需求的复苏前景尚不明朗
        中国出口数据的持续改善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仍然看好未来几个月的出口前景。虽然欧盟和日本近几个月的经济活动数据弱于预期,全球经济仍处于加速增长的轨道上(以美国经济为主导)。
        国内需求仍是主要的不确定和疲软因素,8 月份弱于预期的经济活动数据更凸显了这一点。经济转型的努力致使传统行业经济活动显著放缓,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和产能过剩行业中。这为新兴行业留出了增长空间,但这样的转型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并且会在短期内造成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政府重申不会在近期推出实质性的刺激政策(人行行长周小川在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中再次表达了同样的信息),这意味着在未来几个月内经济发展可能会企稳,但不太可能会出现大幅反弹。
       贸易对人民币前景的影响
贸易数据也会对货币前景产生重大影响。自 5 月份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会在贸易报告数据公布时段往往出现大幅走低行情。这一规律不大可能会在此次公布时再次呈现,因为贸易顺差已大幅收窄并且美元不再需要释放对人民币的强势(因为上个月该货币走势较为稳定)
另外我们观察到,自 2014 年年中以来,央行有意减少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是汇率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我们认为,央行有意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因为其坚信人民币已接近公允价值,而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能会引起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 5 月份/ 6 月份国内企业外汇存款大幅增加,并且资本外流几乎与贸易顺差额持平。这样的政策思路在当时是合理的,但近几个月大幅增加的贸易顺差持续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最初的政策思路。
       如果贸易顺差继续保持 9 月份的水平,料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该货币汇率可能会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而央行也可能会在外汇市场中继续实行 “不干预”政策。与我们观点一致的是,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停留在 6.15 左右,而即期汇率可能会在年底处于 6.10 - 6.20 的区间。我们认为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升值, 因为这样会拖累出口增长(这是当前经济环境中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之一)。同时,考虑到经常账户盈余保持在 3%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之间的融资套利交易机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倡议一级来自主要贸易伙伴的压力等多个因素,人民币也不大可能会转向贬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