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货币每日综述:人民币国际化态势

人民币国际化态势
人民币币值是改革的“镇痛剂”还是“催化剂”?
       最近几天,人民币贬值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有趣的是,过去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讨论更多集中在人民币是否被过分低估来促进中国的出口。而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讨论人民币贬值如何影响中国的出口产业,焦点都集中在最近的贬值是汇率改革的前奏,还是资本外逃的结果。只能说,中国的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已经令“世界变了”。抛开金融风险,回到人民币汇率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本质——究竟现在人民币应该贬值还是升值才能产生有利的结果呢?鉴于改革进入痛苦的深水区,人民币贬值是经济改革的“镇痛剂”,还是人民币升值是经济转型的“催化剂”呢?
       经济学家George Magnus认为,人民币贬值是缓解改革痛苦最糟糕选项中最好的一个选项:
       有可能,但现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人民币贬值看上去将有助于缓和中国经济迟早将要发生的去杠杆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那么对人民币贬值故意视而不见的“选项”可能变得更为吸引。在2012年和2013年年初,中国经济都出现了快速的放缓。在上述两个时期内,GDP的环比增长都放缓到只有约年化6%,中国当局通过鼓吹信贷和投资加以应对。当然,这个选项现在看起来是不现实或危险的。无论如何,如果投资增长放缓,国内的偿债能力出现问题,那么依赖人民币走弱来刺激出口增长,寻求以贬值换取经济增长的诱惑是难以抵抗的。但这将意味着中美关系的负面发展,把中国置于全球货币和通缩战争问题的中心,以及亚洲的贸易战中。如果贬值成为长期政策,这将增加了国内信贷问题的风险,也可能带来资本外逃的风险。鉴于这些原因,我们仍该假设中国的领导人会谨慎行事,以免外界误读他们在人民币政策方面所做的温和调整。再次强调,中国正处于严峻的结构性和政策调整期。至少,金融创新带来的后果、资本账户自由化和经济改革,就是要对付计算失误的风险和意料之外的后果。一些都要谨慎。
       而研究机构Lombard Street研究员Diana Choyleva则认为,开放资本账户后的人民币贬值更有利于中国的经济转型:
在较早的阶段,当人民币被低估的时候,人民币升值可能已经促进了经济向消费的再平衡。但现在已经有人认为,人民币兑以贸易作为权重的贸易伙伴国货币已经被高估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债务水平已经快速累积,进一步的升值可能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中国经济需要依赖累积债务来消化过去通过出口消化的产能)币值高估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影响。进一步的升值更可能会令过去几年累积巨额债务的中国经济受伤,而不是促进消费者消费进口商品。出口产业,以及那些服务出口产业的产业,将难以赚取足够的资金偿付债务, 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走高,债务将变得更为沉重。还有另一个方式。如果当资本账户全面自由化的时候容许人民币贬值,那么从投资转向消费必然的经济增长方式再平衡将变得更容易。更低的人民币将支持出口创汇,同时家庭部门会把资产分散投资到外国资产,更高的国内利率也会促进家庭财富和收入的增加。鉴于中国消费者很少购买外国商品,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增加他们的购买力影响有限,可以肯定,与人民币走强相比,这将是刺激国内消费更有效的方式。
欧洲央行官员积极评价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卢森堡央行行长伊夫·默施2月26日高度评价人民币国际化的成绩和前景,并认为中国正在推动的金融市场改革对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默施当天在卢森堡举办的“人民币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中国经济及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当前人民币正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发展为投资货币,并朝着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方向迅速崛起。默施预计:“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贸易活动还将继续增加,也会出现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并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多种具有吸引力的人民币产品。”他还说:“欧元区内的跨国大公司都有广泛的中国业务,对人民币业务的兴趣显著。”不过,目前人民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障碍与风险。为克服这些障碍和风险,默施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将起到关键作用,包括开放资本市场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境投资和资本流动等。默施提醒说:“市场参与者应该清楚,人民币的开放过程不会毫无波澜,更不应认为能够完全避免大的波动,中国和国际投资者都应对跨境投资风险有现实的评估并建立防火墙。”他建议说:“中国应继续推动经济,尤其是金融业的改革,并遵循清晰、优良的改革路线,以尽可能降低风险、强化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