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名家思想精粹
刘利刚:中国去通胀过程中的三个经济走势
中国 10 月份 CPI 持续低速增长,同比仅增长 1.6%,与上个月持平。环比而言,CPI 环比增速为零,显著低于上月的 0.5%,这反映出中国进入快速去通胀化的过程。
10 月份 PPI 同比下跌 2.2%,比上个月下跌 0.4 个百分点,显示内需持续疲弱。
由于 PPI 连续 32 个月负增长以及 CPI 降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我们认为中国正进入去通胀化的过程,通缩的风险进一步上升。去通胀化过程存在着正面和负面两个因素。目前持续推进的反贪腐使得政府开支大幅下降,但房地产市场走软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对各个行业均造成影响,也使得中国经济进入缓慢而痛苦的杠杆
由于中国经济在接下来几个季度可能持续放缓,因此中国的通缩风险进一步上升。我们认为,这也是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中国政府需要密切留意这一走势并及时采取行动。因此,我们认为,央行未来将通过各种渠道更频繁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中国去通胀的过程对于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货币政策将持续宽松,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因此,市场利率水平将保持下行趋势。第二,政府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来加快要素价格改革(例如:水、电和能源),这将加强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第三,中国未来可能更以来出口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可能继续录得较大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