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19期)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召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Dr.D.J.Pandian发表了题为“The Interconnection of Asia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 Strategy of AIIB”的演讲。
会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接待会见了Dr.Pandian一行人。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教授、亚投行投资监管部方可主任也出席了接待会。会上,吴校长首先向Dr.Pandian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沿革、文化理念、学科建设,Dr.Pandian表示了到访做客的荣幸和开心,并提出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原因的问题。对此,吴校长答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持续进行结构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程度,着力培养优秀人才,以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质都是我们成功的“魔法”。Dr.Pandian表示愿意把中国成功的经验向世界宣传。
下午2点,思想沙龙在明德主楼举办,国际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执行董事魏本华,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执行董事张之骧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研究院副院长翟东升教授主持。
首先,Dr.Pandian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做了简要介绍,它是由中印等57个国建创立的全新的多边开发性银行,注册资本为1000亿美元,截止2018年三月已有来自不同地区的97个成员国。以清洁、绿色为基本理念,在管理、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等问题的处理上均采用最高国际标准。自设立以来,亚投行致力于联合其他MDBs,改善区域基础设施连通性,共同促进区域合作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介绍到,亚投行的三大“优先宗旨”分别是: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巴黎协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承诺;跨境互联互通:优先考虑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能源管道和电信等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私人资本动员:与其他多边发展银行、政府、私人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一道,设计出动员私人资本的创新解决方案。
他还指出,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亚投行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地质条件的制约、各国政策利益的冲突、跨境监管模式的缺乏都是亚投行在进一步发展道路上要攻克的难题,但有信心找到合理的、协调各方的解决方案。
(张之骧)
(魏本华)
主题演讲后,Dr.Pandian和出席的各位嘉宾就演讲中的细节进一步交换了意见并耐心回答了与会学者、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会议主办方向Dr.Pandian赠送了纪念品并再一次表示感谢。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全球领袖”、“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与“青年学者”五个系列。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