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人民币国际化态势

人民币国际化态势

(1)谭雅玲: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思路和路径不大对

9月30日,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上海自贸区的几大亮点。谭雅玲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可增强利用汇率工具保护贸易的意识。但她同时表示,增强意识不等于有效地运用和发挥,而目前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和路径有需要讨论修正的地方。

谭雅玲说,设立自贸区后,贸易交往可能更加便捷了,交往范围也在扩大。这样以来,汇率对贸易的杠杆作用可能进一步扩大。据谭雅玲介绍,今年上半年,贸易对GDP的贡献度只有9%,说明贸易下滑和萎缩的现象非常严重。而贸易萎缩和下滑的现象实际上是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完全对应----人民币升值对贸易的增长和贸易的竞争力带来一定的破坏和杀伤。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可增强利用汇率工具保护贸易的意识。

谭雅玲同时表示,增强意识和有效地运用和发挥应该是两个层面。据她介绍,我国的外汇市场本身是有欠缺的,并没有完全放开。第一我们不是自由兑换货币;第二,我们不是国际认可的储备货币。她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

谭雅玲认为,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在概念上厘清两点。

第一,要明确价格本身对价值的保护力是非常重要的。汇率的走势对汇率的价值得到的回报有着核心作用----汇率升值会打击竞争力,汇率贬值会增强竞争力。谭雅玲以美国为例说,美国就是利用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覆盖率,利用美元贬值促进美国经济复苏。

第二,汇率价格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向海外的扩张。谭雅玲以欧元区为例说,欧元区货币一直在升值,欧元对美元甚至会走到1.35,从这个角度看,货币越升值对欧元区经济的打击将越大,使其政策协调的难度也越大。

谭雅玲认为,对于上海自贸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应该借鉴美国现在和过去的经验。她认为,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个重点在方向是是正确的,但目前对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和路径有需要讨论修正的地方。

谭雅玲认为,货币国际化的核心着力点实际上在本土国家的实力和势力,而贸易又是经济实力和势力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她认为,着力点应放在实体经济和实业贸易的进展和贸易的规模速度和品质上。贸易可能对人民币最终走向国际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要素和核心要素。

(2)沈建光: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自贸区

9月28日下午,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复旦之声”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家俱乐部秋季论坛在复旦美国研究中心谢希德报告厅内举行,活动受到复旦大学校友会的积极支持。本次论坛以“中国(上海)自贸区为中国带来什么”为主题,出席本届论坛的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沈建光校友发表了题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自贸区”的主题演讲。

上海自贸区应成为升级版特区

改革是本届中国政府给予国人的最大期待。毫无疑问,以试点促改革是中国改革开发的一个伟大尝试,其一方面可以避免逐项改革推进中由于部分改革滞后而导致的协调性差、效果打折的问题,改革红利显而易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最小范围内挑战利益群体,以最小阻力率先推进改革实践,具有可行性。而一旦效果显著,得到广泛认可,全国性的推广自然水到渠成。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推行金融、贸易改革试点,其对法律、行政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开放之初设立深圳特区有异曲同工之处,且二者均是破旧出新的尝试,推行之初也都面临重大压力与质疑。而相对于深圳为中国开创三十年经济快速增长的跨时代壮举而言,上海自贸区有望以更快的速度、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推动国内经济改革,非常值得期待。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已见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以金融改革作为突破口,在区域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推动服务业发展,在税收方面有所创新;修改法律让行试点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其中审批制度方面,自贸区将针对外资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人民币国际化是自贸区的核心使命

金融领域要先行先试,人民币国际化应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使命。这个使命,跟现在中国谈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改革开放的举措——人民币国际化是相匹配的。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是分两个含义:第一个就是人民币成为一个可兑换货币,变成一种硬通货,而后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则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如果成为一个全球储备货币,我们就不会受制于人,不需要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第一方面要成为可兑换货币。令人兴奋的是,在没有可兑换的情况下,世界上已经有十几个国家要积极的把人民币作为它的储备货币,这是绝无仅有的。第二方面,上海是一个在岸的离岸市场,人民币能够跨境的使用。第三方面是利率的市场化以及金融市场的深化,这是资本管制开放的前提。资本管制要开放,要有自由的资本流进、流出。但是资本管制开放受到阻力:很多国家其实包括东南亚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1992年的欧洲危机都是在资本管制开放之后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何防范金融危机、金融动荡成为现在一个重要的讨论点。另外,汇率的浮动也是重要步骤。目前我们的汇率基本上还是处在一个很大的管理浮动,基本上是管理大于浮动。一旦资本管制开放以后,利率水平的设定,整个金融的深化问题都将成为关键问题。所以,以上几方面要协同推进,才能达到可兑换。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是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尝试,有助于为全国金融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促进人民币早日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自贸区是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在没有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时候,资本管制开放主要分三个领域,第一个是直接投资,第二个是证券类资金的流动,第三类是债券类,现在看到资本管制开放重点都是放在直接投资上。如果光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开放,到海外直接投资之后,内部的资金运营不开放对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困扰。所以很多最后的领域面临着很大的制约,就是利率没有市场化。日本八十年代经济泡沫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在八十年代资本管制先开放,但是它的利率仍是管制的,所以很低的利率造成了很大的泡沫,在日本造成了很大的金融危机。最近人民银行宣布,要进行大额存贷的试验,包括委托存贷款其实也是利率市场化放开的一个步骤。在全国性推广去做这个事情面临很大风险的情况下,如果在上海做一个试验田,在上海先把利率市场化推出来,然后把资本管制包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各样的各种资金流动进一步开放,包括在区内试验境内的离岸市场种种的都在上海进行一个大的试验场的话。如果是上海成功了,自贸区的模式就可以推到整个浦东,或者整个上海,最后是辐射全国。在全国进行经验推广的时候有参考,得到经验教训能马上被纠正,这就是上海可以为全国在金融领域带来的最大的贡献。

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并不仅仅为上海服务的,上海自贸区真正的意义一定是围绕如何给全国做一个示范,这个使命是非常现实的。上海能做的一定是可复制的,而且目的是要推广到全国。在人民银行对资本管制、人民币放开的大格局下,上海作为一个突破口、试验田,不光是完成对上海的重建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而且可以为全国的金融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作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