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货币每日综述:全球央行观察

全球央行观察

美媒:中国央行降准旨在缓冲资本外流储备下降影响

    

据美国《福布斯》网站 2 6 日报道,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撰稿称,不认为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点是个意外惊喜,而只是为了缓冲资本外流和外汇储备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央行突然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最初会认为这是央行大幅度货币宽松开始的征兆,并将因为这种对降准的条件反射性认知而技术反弹,直至明白降准只是为了缓冲资本外流和外汇储备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在中国通过输出资本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市场应预期今年会有更多这一性质的降准措施,但这并不完全等同于大幅度宽松。金融板块和利率产品的市场价格显示市场早已充分预期了此次降准。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贬值对于股市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账目之间必须平衡,除非该国央行通过建立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中国一直是个“双顺差”的国家,央行一直在回笼外汇并压抑人民币的汇率,同时积累外汇储备,并利用存准率锁定过剩的流动性。

随着中国通过资本账目输出资金以进行人民国际化,央行毋须使用储备调节便可以令中国达到国际收支平衡。随着资本账目盈余的逐步消失,未来几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减退。

随着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和通缩预期出现,中国有必要放宽货币政策以对冲经济下滑,总之降准是资金外流和储备下降所致。此外,经济放缓加速也是降准决定的一个考虑因素,因此降准为了对冲经济放缓,不应被视为是完全的惊喜。

 

亚特兰大联储 Lockhart:仍会在下半年加息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 Dennis Lockhart 在强劲的非农数据后重申,预计美联储会在今年年中或下半年加息。

据《华尔街日报》,他表示:“我依然相信加息的环境将在今年年中或者晚一些时候成熟。不过我无法对具体时间做出预测,因为这主要取决于数据。”

昨天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异常强劲。1 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 25.7 万,远超预期。失业率略微上升至 5.7%,不过劳动者的薪资增速大涨 0.5%,创七年新高。

就业市场的回暖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的猜测。如今,以耶伦为主的几乎所有美联储官员都认为应该在今年年内加息,年中是最有可能的时间。不过,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通胀率持续维持在 2%的目标以下,又为加息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据彭博,Lockhart 同时还表示,在加息之前,“我们希望看到通胀好转的确凿证据。”

Lockhart 今年在 FOMC 拥有投票权,他常被视为美联储官员意见的风向标。最近一段时间,他对于加息的观点一直没有变化。在上周的 FOMC 声明中,FOMC 表示对加息要“保持耐心”。耶伦在 12 月的讲话中曾明确表示:“至少在未来两次 FOMC 会议中,美联储不会采取紧缩政策。”

 

欧洲央行 QE 2-3 万亿欧元才能提振通胀至 2%

    

法国兴业银行(SocGen)周五( 2 6 )表示,欧元区通胀不断下滑意味着欧洲央行的国债购买计划并不足够,法兴预期欧洲央行的 QE 应该在 2-3 万亿之间才能提振通胀至 2%

法国兴业银行称,欧元下挫令油价下行带来的利好被部分抵消。但是原油价格下行对欧元区的影响要远大于美国。

与此同时,欧元区通胀不断下滑意味着欧洲央行的国债购买计划并不足够,法兴预期欧洲央行的 QE 应该在2-3 万亿之间才能提振通胀至 2%

该行认为,尽管能源价格下行利好欧元区经济,欧元兑美元的下行趋势将会持续。

 

日本或难如期实现通胀目标

    

日本央行副行长岩田规久男 5 日表示,日本到今年 4 月无法如期达成 2%通胀目标。他承认,实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将长于最初预想的两年,理由是当初没能预想到原油价格下跌因素。

岩田规久男同时指出,随着经济复苏,消费者需求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预计物价将上涨。提升物价的经济机制依然在发挥作用,应当继续推行目前的大规模量化宽松规模。岩田规久男认为,大规模量化宽松将切实影响实体经济,但带动就业和涨薪尚需时日,现阶段无需加码货币宽松。

2013 4 月,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宣布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并承诺用“约两年的时间”来实现 2%的通胀率目标。最初该政策对刺激经济和通胀率回升效果非常明显。然而在 2014 4 月上调消费税率之后,日本经济开始表现疲软,日本央行将目标时间模糊为“2015 财年左右”,实际上等于可能把期限至少延迟至2016 3 月。而大约从去年 9 月时开始,黑田东彦便不再提及两年的时间目标,当时油价跌势正猛,拖累日本通胀水平走软。最新数据显示,日本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只有 0.5%,即日央行目标的四分之一,且未来数月该指标还可能进一步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