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业务在自贸试验区取得新进展
在福建、广东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挂牌一周年之际,支持这两个自贸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都已在近日出台,自贸区内企业和个人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在个人经常项目、企业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取得新进展。
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始在自贸区“试水”。4月18日,两笔人民币资金从境外汇往中国银行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分行的个人账户。4月14日,三笔人民币资金从境外汇往厦门自贸区中行个人账户。
根据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官网发布的消息,自贸区内个人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实现突破:在区内工作或居住的境内外个人,在真实合规的前提下,可以在银行办理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突破了当前境内个人只能办理货物和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限制,增加办理收益、经常转移和直接投资业务许可。
“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原来个人只能办理货物、服务贸易,现在提出可办理对外直接投资,给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关键在于额度,目前看来上限没有突破。”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管委会财政金融局局长练更生说。
中行厦门市分行副行长祁云指出,自贸区内个人项下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具体放开到什么程度,怎么操作,还要与监管部门进行进一步沟通,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企业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建立门槛在自贸区内大大降低,便于大企业集团在境内外分支机构之间调配使用资金。全国通行的政策是,建立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的企业必须同时达到境内年销售额10亿元人民币、境外年销售额2亿元的门槛。但自贸区内,这一门槛降低到了境内5亿元、境外1亿元。
4月15日,中行福建省分行为福晟集团完成适用自贸区新政策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备案。4月14日,厦门中行为厦门金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备案。
“搭建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实际上是便利了企业在境内外调拨资金,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祁云分析。
在福建、广东自贸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要政策还包括:允许自贸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并调回境内;支持自贸区内银行基于实际需求和审慎原则,向境外机构和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等。
在广东,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已与10家自贸区企业集团达成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意向,并拟开展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个人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等新领域。
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高级研究员应坚分析认为,扩大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新政策,启动了自贸区新一轮金融改革,有助于自贸区企业更好地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也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了不少新机会。
三经论坛:发挥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在“三经论坛”4月20日下午举行的“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金融创新”座谈会上,两岸及香港金融业人士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共同关心的话题,探讨两岸及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新机遇及金融创新方向。
波动性还不足
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两轮大幅波动,是不是会带来较大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否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波动,人民币难以成为国际化货币。”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与日元、欧元等相比,人民币还是“强货币”,事实上目前人民币的波动性还不足。
此前,人民币经历了长期的单边升值。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单边升值走势。2011年,虽然人民币汇率一度呈现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但2012年至2014年初,人民币汇率又重回升值通道。
“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不可能只靠升值来吸引大家持有。”巴曙松认为,对金融市场发展来说,人民币波动是好事。真正的国际化货币要有灵活的波动,在波动中刺激市场对不同类型人民币计价产品的需求。他举例称,在人民币贬值时,此前借了大量美元债务的中国投资者会归还美元债务、新借人民币债务,这将产生新的需求。“波动是正常的,其带来的新需求,才能检验市场的专业水准。”
深圳交易所会员管理部副总监丁晓东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只有波动才能给市场、给投资者带来更多交易和投资机会,但还须尽量避免暴涨暴跌给市场带来的震动。
市场开放是机遇
与会嘉宾认为,香港和台湾应该发挥其独有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共赢。“人民币债券需求将达到4000亿美元的规模。”台湾金融研训院董事长洪茂蔚预计,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目前仅300亿美元的人民币债券规模将明显增长,人民币债券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目前,香港和台湾都发行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点心债”和“宝岛债”,对人民币债券需求的增加也有望拉动香港和台湾 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增长。
对于香港来说,巴曙松认为,此前香港离岸市场加清算行模式的优势已经不再。但内地市场开放不意味着香港就毫无优势。实际上,可以实现双赢。以债券市场为例,内地债券市场开放后,并不是所有的境外投资者都会直接进入,对他们而言,直接投资内地市场需要一系列的牌照和资质,成本较高。会有相当部分的投资者愿意保留原有的习惯,通过香港去投资内地的金融市场。
向有深度市场发展
目前,香港作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至今规模仍然有限。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巴曙松认为,要提高香港市场的深度,发行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从以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主,转向以更有深度的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金融市场的纵深发展将为更进一步的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基础。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代表处顾问石晓成认为,此前,“走出去”的人民币更多是以存款的方式回流,在人民币加入SDR以后,各方会更多运用人民币进行投资,这对两岸及香港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是很好的机会。
在具体的产品创新方向上,凯基证券亚洲营运总裁黄集蔚提出,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各个企业机构都需要更多避险工具,同时,还可以研究如何将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定价拉得近一点,在相关金融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不断开放发展的金融市场,反过来,金融市场的开放发展也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丁晓东表示,深港通目前正在准备当中,人民币国际化对两岸及香港都是好的“催化剂”,将让两岸及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得越来越好。
光大银行设立首尔分行
中国光大银行首尔分行20日举行开业仪式,标志着中国光大银行正式进入韩国市场。这是光大银行继香港分行之后设立的第二家境外分行,是该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开业仪式上说,首尔分行将致力于为中韩两国客户提供特色化、差异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中韩两国的经济和贸易繁荣发展。
据了解,中国光大银行首尔分行将依托总行庞大客户群及光大集团的金融全牌照优势,利用中韩自贸区签署并生效的有利时机,重点开展本外币存贷款、贸易融资以及国际结算、资金外汇、债券投资及跨境人民币等业务。
中国光大银行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2015年初,中国光大银行制定了新的海外业务发展战略,首尔分行是其新战略实施的第一步,也是该银行第一家国外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