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0年11月27日上午,为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科创建六十周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在明德主楼801会议室联合举办“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陈共、王传纶、周升业、安体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所长刘佐,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副院长张杰、庄毓敏、何平等专家学者以及《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一书全体撰稿人员等4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汪昌云主任主持。

财政金融学院郭庆旺院长首先致辞,向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郭院长指出,适逢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及财政金融学院建立六十周年之际,财政金融学院和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此次会议让人倍感温馨。郭院长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学院概况以及学科建设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学院师资团队在科研成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财政金融学院六十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所取得的成绩与前辈们的贡献和优秀校友的支持密不可分,郭院长向长期以来支持与关心财政金融学院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崇高敬意。

财政金融学院张杰副院长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详细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张杰副院长指出,《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是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三期学术提升项目的标志性成果,凝聚了财政金融学院老中青学术团队的心血。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我国金融学科主要奠基人黄达先生一直关注着本书的写作,从立意、构思到具体撰写过程无不耳提面命、悉心教诲。此次提交会议讨论的这项成果主要围绕新中国六十年来财政金融领域发生的重大制度变迁事件,诠释要义,梳理逻辑,发现机理。此类成果在国内学术界并不多见,具有首创意义和尝试性质。
 随后,各位专家学者针对本书先后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副院长首先肯定了本书的重要意义,并对该书的未来影响寄以厚望。李扬副院长指出,以往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常常是外国学者,而中国学界有责任来讲述国人自己的事情。在确立一个宏大目标的基础上,本书应承担起提出理论、发展理论、传承理论的责任,在内容上要全面涵盖诸如“汇率并轨”、“稳健的货币政策”等历史性重大事件,在写法统一的前提下,努力兼顾事件的客观描述和理论层面的深度阐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贾康所长认为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金融理论新视角,同时指出书中对事件的取舍与相互联系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推敲,并就书中具体条目的修改提出了具体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高培勇所长高度肯定了本书的创意,他认为,在国内缺少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财政金融方面文献与资料的背景下,本书在还原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总结其中经济原理方面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高所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建设与众不同,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秉承了特殊的历史使命。此外,高培勇所长还从确立宏观立意、确定筛选标准、进行具体调研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刘佐所长对本书的立意与贡献给予肯定,并从叙述完整性、概念准确性、法规的引用、分析评价、参考文献、数据引用、出版格式等七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他对本书内容的具体修改建议。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雨露校长认为,财政金融学院以多次举办高层次的学术和学科建设研讨会的形式纪念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科创建六十周年,充分体现了财金学院一直秉承的求真务实精神。他指出,本书在词条选择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加完整一些,并建议立足大历史的视角进一步完善本书的立意、逻辑与体系结构。随后,王传纶、周升业、安体富教授分别从主题、创意、方法等方面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最后,财政金融学院郭庆旺院长对本次会议做出总结。郭院长表示,与会的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对从财政金融制度变迁角度透视中国发展道路、发展人大学派以及进一步推动财政金融学科建设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同时,我们将吸收与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对《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一书进行认真修改,并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继续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