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货币每日综述:中国经济金融

 

新指标揭示中国经济一大隐忧:就业

    

  中国制造业 PMI 这类传统先行指标已经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预警。机构采用的新指标又显示,中国就业市场也在给经济亮红灯。

  在统计过去四年中国一百种职业的就业情况后,提供大数据金融服务的机构 Quanton Data 上月发布的报告发现,中国制造业创造的就业数量剧减,“我们的制造业工作岗位指数延续了多年跌势,今年 8 月创新低,这主要源于能源与原材料行业就业下行势头强劲。”

  报告还提到,必需消费品行业的就业岗位也持续减少,今年 9 月是连续第七个月下滑。必需消费品、能源、工业和原材料领域的就业从去年起集体下降。

  最新公布的 9 月财新中国制造业 PMI 终值为 47.2,创 2009 3 月以来新低,为连续第 7 个月低于 50 荣枯线。分项数据显示,9 月制造业产出录得 2009 3 月以来最大收缩幅度,新订单总量加速下滑,新出口业务收缩幅度加剧,用工收缩幅度加剧,创 80 个月最高纪录。

  但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9 月中国制造业 PMI 在连续下降两个月后回升至 49.8,与上述财新 PMI 走势背离。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专家认为中国官方 PMI 主要调研国内大中企业,这类企业受益于政策影响比小企业多。事实上分项数据也显示,大企业扩张明显快于小企业。

 

在岸、离岸双双大涨 在岸人民币或创 3 月来最大涨幅

    

  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今日双双大涨。离岸人民币一举涨破 6.33,最高涨至 6.3155,目前涨 0.32%,报6.3184,创 8 1 1 日人民币贬值以来最高。在岸人民币涨 0.42%,报 6.3190,或将创下 3 月以来最大涨幅。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上周五称,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他还表示,近期人民银行实施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决定程度。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人民币汇率将更具有弹性,双向地浮动,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

  对于 IMF 评估是否应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易纲表示,IMF 今年正在对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进行审查,人民币目前是唯一达到 SDR“门槛”标准——出口标准的货币。

  针对人民币能否纳入 IMF 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IMF 总裁表示,相关技术评估已结束,将很快公布结果。 IMF 总裁拉加德 9 日在记者会上说,将在“不久的将来”公布人民币是否会被纳入 SDR 货币篮子。

  她说,目前 IMF SDR 货币篮子是否应该将人民币纳入其中的技术评估已基本结束,正在敲定最后的评估建议。根据程序安排,IMF 将在 2015 年底之前向其董事会提交这一技术评估报告。

  新的 SDR 货币篮子生效时间已延迟到 2016 9 月,以便给各国央行和市场留出时间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计算机系统的调整在内”。

特别提款权是 IMF 1969 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其货币篮子的构成和权重每 5 年进行一次评估。目前 SDR 货币篮子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在 2010 年的评估中,IMF 认为人民币尚未达到“自由使用货币”的标准。今年 7 月,IMF 宣布将新的货币篮子生效时间从今年年底推迟至明年 9 月。

  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提到,财政部 9 日消息称,将从四季度起,按周滚动发行 3 个月记账式贴现国债,分析认为此举旨在为国外央行及类央行机构提供更多产品,是推动人民币加入 SDR 的最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