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下午2:30,美国东北大学马俊副教授在明德主楼801会议室做客黄达-蒙代尔讲座,作了题为“全球房地产市场和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来自经合组织国家的证据 (Global Housing Markets and Monetary Policy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的学术演讲。讲座由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教授主持。
演讲正式开始之前,张成思教授向在座的师生介绍马俊副教授。马俊副教授是美国东北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曾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主席,MFJ杂志副主编。曾于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等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金融经济学和中国经济。
马俊副教授完整地讲述了全球房地产市场波动和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呈现了这一方向的前沿研究成果。他首先从这篇论文的研究动机出发进行论述,回顾了前人的“全球金融周期”假设。该假设的观点与“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不同,认为:即使实行浮动汇率安排,资本自由流动时单个国家仍然缺乏对国内金融状况(尤其是市场利率)的控制。而美国作为金融体系中心国,其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其他国家的金融状况。这篇论文的出发点即为使用全球房地产市场数据检验“全球金融周期”假设,而选取全球房地产市场作为检验角度也是这篇文章的创新之一。
马俊副教授紧接着对论文的实证过程和结论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讲解。论文结合Campbell-Shiller分解和动态因子模型分析17个OECD国家1985-2015年的房价租售比指数,分离出了全球房地产市场的共同波动和各国当地波动中的无风险利率成分和风险溢价成分。结果发现全球房地产市场的共同波动中,房地产风险溢价成分居于主导地位。进一步地,他采用了包含工具变量方法的SVAR模型识别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证明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对全球房地产风险溢价成分的重要影响,而这一结论是对“全球金融周期”假设的有力佐证。
演讲结束后,与会的钱宗鑫副教授与马俊副教授探讨了论文中分析货币政策冲击时选取的SVAR-IV方法的内涵与解释。随后,参加讲座的金融学专业博士生踊跃提问,马俊副教授一一给出了精彩解答。
最后,张成思教授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他认为马俊副教授的论文进行了详实而细致的实证工作,对理论的思考也是闪光迭现,这次演讲对于理解全球房地产市场和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有着重要意义。他还指出我国当前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和部分地区“土地财政”的状况下,用该方法研究我国各省份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联动成分有很大意义。
马俊副教授的演讲为听众对“房地产”和“货币政策”这两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角度。至此,讲座在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