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货币每日综述:学术名家思想精粹

学术名家思想精粹

李东荣:“互联网+”与金融转型升级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助于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双创”新格局,形成发展新动能,是我们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一步“先手棋”,对于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金融业推进“互联网+”的重要意义、我国金融业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探索、金融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行业自律等五个方面,对“互联网+”和金融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意义层面,首先,金融业推进“互联网+”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其次,这也是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的。新一轮互联网创新浪潮的到来,大数据、智能芯片、移动互联、云计算这些新兴信息科技改写了数据处理、传输、分析以及共享方式方法,要求金融业要紧紧把握互联网+发展的脉搏,在互联网金融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维持并进一步增强自身在处理大数据方面的先发优势。最后,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发展普惠金融的创新载体。

探索层面,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基本实现实体网点、自助机具、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等服务渠道全覆盖。主动探索建立健全更加灵活、更加敏捷的体制机制,强化数据应用能力,多数商业银行过去重视资金流而忽视数据流,有意识强化数据获取渠道和应用机制。特别是,大量互联网企业与产业资本积极进入金融领域,推动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加速形成。部分互联网公司运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征信体系和风控体系,帮助投资者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降低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优化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机制。其次,在充分肯定上述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总体看金融机构的“互联网+”行动仍显“稳健有余、创新不足”。这其中既有主观上的思想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影响等原因,也有客观上的人才储备与资金投入不足、受长期业务发展惯性的影响以及监管约束等原因。一是短时期内还难以完全融合。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为客户“量身定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尚缺少与客户的有效互动,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多样化需求。同时,金融机构产品开发普遍还延续传统的项目推进方式,往往要经历反复论证、多层审批,创新方面存在环节多、流程长、耗时久现象,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快速变化带来的敏捷创新的要求。二是拓展国际市场力度不够。国内金融机构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拓展业务空间,降低运营成本,那么将能够更好结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三是面对新的风险防控挑战。

首先,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尚未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资金安全、杠杆限制、流动性、投资者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风控体系尚有所欠缺。其次,互联网金融降低了资金跨境、跨区域流动成本,但同时也加大了系统性、全局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增加了统计监测、反洗钱分析工作难度。

发展方向层面,一是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融合。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优势互补,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将大大加速金融体系和业务模式的变革,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质量。二是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融合。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各种 O2O 模式快速发展,金融业务线上化与移动化的趋势以及配合不断调整自身组织架构,强化线上、线下渠道统一管理,优化网络渠道和物理网点的资源分配。三是监管思路和手段将互联化。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更为全面、及时、敏锐地洞察我国金融业发展变化,以量化的手段和方法把握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和风险情况,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

风险防范和行业自律层面,一些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个别第三方支付公司发生倒闭,对社会经济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始终重视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正确处理好支持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实现二者间的有机融合。首先,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控体系。其次,金融监管要尊重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新生事物保留观察窗口,给市场创新留有试错空间。最后,金融业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战略,不仅需要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努力,行业自律机制也应该并且能够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