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9日上午9时,第二届期货与衍生品市场国际会议在世纪馆北大厅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承办,《期货市场杂志》和《管理世界》编辑部协办。会议以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为主题,旨在召集专业学者和业界经济学家共同讨论有关全球衍生品市场的理论及实际应用,并加深对中国新兴期货衍生品市场的认识。
本次会议出席嘉宾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商学院Myron Scholes教授,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先生,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执行院长霍瑞戎先生,以及弗吉尼亚大学,《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主编,Robert I. Webb教授。此外,会议还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挪威、意大利、澳大利亚、智利、韩国、印度等地近百位优秀学者参会,也受到了金融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会议开幕式由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汪昌云教授主持。陈雨露校长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祝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并对远道而来的与会嘉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之后,陈雨露校长简单的回顾了二十年来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出了本次会议的议题。接下来,霍瑞戎副总经理代表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致辞。他阐述了这次会议的对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市场发展前景的重要性,并希望中外学者能够以本次国际会议为契机,携手合作,更深入地研究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把脉中国期货市场的未来。
开幕式结束后,主题演讲环节开始,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汤珂教授邀请Myron Scholes教授首先登台,发表了题为”Dynamic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s Contracts”的演讲。Myron Scholes教授针对现今中国衍生品市场状况,提出了“在顶层设计上应引入做市商制度,以提高期权流动性”的建议。要稳定中国的衍生品市场,技术和基础建设是关键。对于期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Myron Scholes先生则认为,期权促进了“动态风险管理模型”和股票市场的完善,并增加了个人投资者的流动性。对于期货市场的监管机构而言,创新是基础建设的先导,但基础建设可能会对创新有扼杀作用,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增大。因此期权的价值提高的同时风险也有可能会增加。他也表示,与上一个十年截然不同,在未来的十年,美元币值将趋向坚挺,同时美国的贸易赤字将持续缩小,其经济很可能将“触底反弹”。
其后,祁斌先生以”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 Capital Markets development”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其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具体表现为增长速度放缓,各项经济指标趋于恶化,金融结构相比其他G20国家仍有不合理之处等诸多方面。面对如今的严峻形势,祁斌先生认为,政府宏观调控在巩固传统工业的领先地位的同时,还应积极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实现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同步发展,并通过扶持中小型企业,建立中国的多层次、宽领域的资本市场。特别地,期货市场应该在其中起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随后,Robert I. Webb教授上台发表了题为”Yesterday’s Tomorrow: Past Vision of Future Financial Markets”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回顾了期货及其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历史,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期货市场发展至今已然有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期间历经了著名的Black-Scholes理论的诞生以及在衍生品范围和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张。现如今,期货及其衍生品市场已经渗透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未来,该市场仍将面临着诸如缺少可替代性的期货合同、股票市场价格变动风险等诸多挑战。
最后,汤珂教授上台总结致辞。他首先对今日发表主题演讲的三位嘉宾的精彩展示表达了衷心感谢,并希望与会嘉宾在接下来的研讨会中能够聚焦金融衍生品市场,并探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新兴金融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实现更广泛的中外交流。
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70余位学者和业界精英就其会议入选的42篇学术论文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与会嘉宾表示,本次会议组织严密,服务周到,在学术讨论中气氛热烈,收获颇丰,并期盼在来年的在第三届期货与衍生品市场国际会议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