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金融
人民日报评“自贸区”热:不要误解中央意图,自贸区是政府自我革命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点评近日全国各地争相申报自贸区的现象。文章认为如果将自贸区仅仅看成是一次政策红利的释放,寄希望像复制工业园区那样跟风上马自贸区,那就误解了中央加快自贸区建设的改革深意。
文章写道:
要赶上新一轮改革开放这一班车,就得弄清楚这趟车开往哪个方向,看明白赶上这趟车的线路。
文章认为,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之外,也需要基层创新,地方政府要改变此前“习惯对政策依赖,导致地方过多干预市场、遏制市场活力”,各地各领域都存在许多“废改立”问题,在哪里试验并不重要。
上证报记者在两会期间多方采访后获知,自贸区试点短期内暂不会新增试点,须待上海总结出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上海自贸区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负面清单略长以及健全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管体系。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形成时间,大约是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左右。
以下是人民日报全文:
读懂自贸区的改革深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奋楫者最需要的是调动自己的内生力量,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今年两会,关于自贸区的复制推广颇受关注。自去年10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自贸区”概念迅速流行。近日,不少省市也纷纷传出积极申报试点自贸区的计划。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写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谈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时,更鼓励上海“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
但是,“复制推广”的是什么?倘若将“自贸区”仅仅看成是一次政策红利的释放,寄希望像复制工业园区那样跟风上马自贸区,恐怕不仅会误读自贸区的创新价值,更误解了中央加快自贸区建设的改革深意。
自贸区是什么?自贸区是制度改革试验田,是“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是要孵化出可复制、可推广、行之有效的制度。它是“废”、“改”、“立”——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废除不符合市场规则的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海关监管制度、企业登记制度;建立新的、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以简政放权吸引企业投资,通过政府自我革命推进市场公平;以“负面清单”制度给企业以创新空间,释放束缚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如果要说优惠政策,“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要求就是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制度改革就是自贸区的政策红利。这就是中央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背后的改革深意:一方面,通过上海的先行先试,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投资和贸易体制;另一方面,也给地方释放出强烈的改革信号,要摆脱政策依赖,以创新有为、善作善成呼应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
今天,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面临挑战也不同,再期望有一个统一优惠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已然不可能。相反,由于习惯对政策依赖,导致地方过多干预市场、遏制市场活力。
要设自贸区,先要读懂自贸区。同理,要赶上新一轮改革开放这一班车,就得弄清楚这趟车开往哪个方向,看明白赶上这趟车的线路。试图等着靠中央优惠政策来追赶改革开放的车轮,失去了先发优势,终归是慢一拍,弄不好,真会错过了站点和时机。30多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签订“生死契约”分田到户的时候,谁给了他们可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惠政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创新,需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制度创新从来就不是只能在挂起牌子的围墙里才能实践。事实上,各地各领域都存在许多“废改立”问题,在哪里试验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智慧和勇气,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奋楫者最需要的是调动自己的内生力量,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惟此,才能不陷入激流漩涡中,无法行进。
证监会积极推动A股入MSCI,上交所认为大盘T+0条件成熟
证监会主席肖钢昨日表示,证监会正积极配合推动A股纳入MSCI指数,并表明鼓励分红但不强制上市公司这样做,退市制度将常态化。前日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建议在大盘蓝筹股实行T+0,认为条件已成熟,目前尚未有时间表。他还建议量身定做新兴产业板,称上交所在积极研究论证。
对于A股何时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肖钢上周五接受中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是由对方决定的。”
昨日他又说:“MSCI指数是对方制定的指数,我们是被评估的。证监会在配合积极推进中。”
肖钢称,转板机制是证监会今年研究的问题,还表示退市制度总的方向是要逐步形成市场化、多元化、常态化,退市办法正在研究中,力争今年推出,未来退市制度有若干类指标会加以完善。
肖钢提到,要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加大对分红的监督。他说:“有人提出一定要强制分红。我个人倒不认为这样。”
为更好地进行监管,肖钢透露,证监会内设机构调整成立大机构部。
上周五,肖钢还透露,优先股将“很快推出”。其中,公开发行部分选择在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中试点。
优先股试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公开发行中小范围试点。目前,证监会已准备在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中试点,即样本为核心蓝筹的50只股票。第二部分是非公开发行。
肖钢表示,这个范围比较宽,但两个试点将同时推出。
前日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其他市场的经验,对T+0并非完全放开,有一些控制措施,真正实施后不一定会使股价波动,反倒有抑制作用。
总体上,上交所认为在大盘股推行T+0交易制度的条件是成熟的,但对此市场还未统一共识,目前尚未有时间表。
“T+0”是一种证券(或期货)交易制度。凡在证券(或期货)成交当天办理好证券(或期货)和价款清算交割手续的交易制度,就称为T+ 0交易。通俗说,就是当天买入的证券(或期货)在当天就可以卖出。
去年10月18日,上交所修订了交易规则,自去年12月9日起,债券ET F、交易型货币基金、黄金ETF等产品明确实行日内回转交易,即“T+0”。
前日桂敏杰称,上交所考虑增设专为经济转型升级“量身定做”的新兴产业板,目前正积极研究,加紧论证。
新兴产业板的建议是今年向大会提交的三份提案内容之一,另外两份提案的建议分别是:
1、对个人投资者持有公司债券制定与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及银行储蓄存款相同的利息所得税政策;免征个人投资者持有的除限售股以外的上市公司股票所获股息红利所得税,避免重复征税;进一步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率。
2、通过国有股划转、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国企上市划拨股份等方式统筹各方资金补充个人账户;加快出台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办法,允许市场化投资运作以保值增值;推动企业年金壮大,提高税收优惠比例,逐步放宽投资资本市场的比例限制。
本月4日,桂敏杰就曾表示,股市没必要推第二个创业板,上交所研究设立战略性的新兴市场板。
在2014年重点工作部署中,上交所已经明确提出,要从深化市场服务功能和提高实体经济代表性的角度入手,加大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的力度,助推互联网、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文化等新兴产业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新兴产业板也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