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定稿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副院长张杰、岳树民,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汪昌云、副主任瞿强,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朱青以及院长助理类承曜等领导与老师出席了本次会议。
张杰教授首先对《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一书的修改并定稿的工作做出部署。在系统分析并梳理陈共、周升业、李扬、陈雨露、高培勇、贾康、刘佐等学者在上次研讨会上提出的修改建议的基础上,张杰教授逐章对格式与内容的规范与优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事件的内容安排,行文格式,图表格式,资料来源以及参考文献、角注的规范和统一等等。与会老师根据各自在写作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经过热烈的现场讨论,会议最终在内容与格式的标准范式,增加中英文摘要以及具体定稿时间等方面达成共识。
郭庆旺院长最后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目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各位老师在写作当中,能够对于项目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多提意见。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方式,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财政金融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扩大财政金融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事件解读》一书是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三期学术提升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该书的写作集合了财政金融学院的优势研究力量,前后历时一年有余。该书尝试性地选取了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过程当中二十七个标志性“事件”(源自曾经在政策层和学术界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的“行话”。诸如“笼中虎”、“连裆裤”、“债转股”、“利改税”、“拨改贷”、“信贷包干”等)进行刻画与解读。书中所有“事件”均单独成文,拥有相对独立的故事逻辑和理论内涵,而且“事件”之间还保持整体结构上的逻辑呼应,若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历史逻辑串联起来,则俨然是一部生动的新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