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2002年第1期

一、工作会议

1、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年检工作已初步结束

正当人们准备结束一年的工作,迎接马年新春的时候,教育部社政司关于教育部对国家人文社科基地进行年度检查的文件已经发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作为人大12个基地中的一员,集合了财金学院最强的力量,并广聘社会知名人士,力图成为中国财政金融领域最为重要和独具特色的研究平台。

在中心老师的统一调度和协调下,年检工作主要分成两阶段进行,年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文件的准备工作,年后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对外联系和整理统计工作。春节前夕,所有的文件准备工作顺利结束。2002年春节刚过,年检第二阶段的工作就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由于对外联系和成果统计取决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以这一阶段的工作比第一阶段更为烦琐和复杂,而且工作量也大的多,但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年检工作仍然平稳而有序地进行着。3月11日,教育部所规定的年检上报日,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年检报告按照要求准时地上报给了教育部。

二、学术会议

1、第六届(200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京召开

2002年1月19日,由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子机构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主办的、以“中国金融大趋势--开放与国际化、银证合作”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来自中央金融工委、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国务院专题办、审计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外国金融机构驻华代表,上市公司代表,新闻单位等500多人参加了本届论坛,规模空前。

论坛围绕大会主题,先后就“开放与国际化:竞争、合作、发展”、“银证合作:创新、互动、变革”、“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中国资本市场:潜在危机、未来发展”四部分展开了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吴晓灵女士作了题为《中国金融开放与国际化背景下的银证合作问题》的发言,中心副主任、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所长吴晓求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金融大趋势--银证合作》的主题发言。此外,中国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中国证监会副秘书长汪建熙、野村证券株式会社亚太本部长竹内大介等也分别作了发言。他们普遍认为,构建包括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商业银行系统在内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关系到提升我国金融能力和未来国际竞争力的重大课题。在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格局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银证之间有序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是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在推动银证合作的进程中,必须在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构筑一道必要的防火墙,以隔绝证券市场可能的过度波动和风险向银行的无序传导,切实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2、“安然事件”高层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02年1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举办了“安然事件”高层研讨会,国内外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和法学家针对“安然事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解析。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主持。

此次与会专家有: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欧洲工商学院教授曾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比较经济体制》杂志主编肖梦。中国人民大学到会的有:著名经济学家黄达、王传纶,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厚文,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安体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刘曼红、陈志武教授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之后,其他专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对安然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参加旁听的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在校教师共40多人在会上踊跃发言,与专家们就安然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启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杜厚文教授、王传纶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同时,各大媒体对本次研讨会也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中国证券报》于2002年2月7日理论版对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作了整版报道。

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代表团访问我校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戴维·韦伯教授(DavidA.Weber)和珍妮弗·麦普斯(JenniferA.Mapes)教授带领的MOT项目访问团一行40个人访问我校。财政金融学院作为项目合作方负责访问团的在华活动安排。MOT项目为斯隆管理学院主办的技术管理硕士(MasterofTechnologyManagement)项目,学员来自世界各地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的中层管理人员。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国际交流处处长赵锡军教授、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陈雨露教授和副院长郭庆旺教授在逸夫会议中心贵宾室接见了项目负责人戴维·韦伯教授和珍妮弗·麦普斯教授。

随后,由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和科技创新论坛”举行,会议由金融系副主任瞿强主持,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郭庆旺教授和DavidA.Weber教授分别代表主宾双方致辞。财政金融学院刘曼红教授和来自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科技部的专家学者分别就中国的风险投资、中美企业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通讯业、中国的银行体制及监管、中国证券市场及监管、中国的财政政策及财政改革等专题用英文向访问团成员和财政金融学院的师生作了精彩的演讲。

本次交流活动给MIT项目成员留下了对中国人民大学的良好印象。由于该项目的成员遍布世界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本次活动的举行,对于扩大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外的影响和提高在世界各地知名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财政金融学院此次与斯隆管理学院的交流是双方的第一次合作。就如郭庆旺教授在致辞中所说,“这个交流项目不仅是财政金融学院与斯隆管理学院迈向全面的国际合作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此次交流项目将成为财金学院乃至整个人民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契机。财政金融学院将促使该项目交流的经常化,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其他方面的全面合作。

三、专家动态

1、陈雨露主任出席“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2002年3月29日,全国“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教授、中心研究员瞿强教授、林清泉教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就金融工程与金融学专业的关系、金融工程本科人才培训目标与方案、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教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为,可统一编写一套高水平教材。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承担《衍生金融工具》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学术成果

1、《货币金融评论》创刊发行

在2002年到来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内部学术刊物《货币金融评论》创刊发行。

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中,货币金融领域无疑是发展最快、学术活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西方现代金融理论以1952年马柯维茨提出投资组合理论为起点,越来越多地从微观层面研究金融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方法,侧重于定量分析,并且凭借科学的论证而日益成为微观金融企业行为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宏观层面上,金融媒介、金融创新、金融管制和新货币政策理论等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的金融发展、金融体系稳定性研究和监管模式的选择也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催生了制度金融学体系。

《货币金融评论》办刊的宗旨就是反映国内外货币金融研究领域的最新趋势和最新成果,为具有相当金融学理论背景的读者服务。我们希望它不仅是反映学术前沿、折射学术发展的一面镜子,更要成为新理论、新观念得以发育和成长的温床。

第一期中,发表有中心国际专家,美国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美国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委员ZviBodie的《国际养老金互换》和中心研究员宋玮的《论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等两片学术性很强的文章。

2、《公共经济评论》首期发行

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子机财税研究所的内部学术刊物《公共经济评论》首期发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确立和加入WTO,政府如何转变经济管理的职能,更好地发挥它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如何完善现行财政税收政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这是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公共经济评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一本内部刊物,将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国内外财政税收领域内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从1776年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至今,财政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大批经济学家在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领域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许多人获得了经济学的最高奖励——诺贝尔经济学奖,如1986年的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和1996年的米尔利斯的最优税收理论。他们的学说不但丰富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许多财税学者的理论主张成为了一些国家的经济政策。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的一条描述税收收入和税率关系的曲线便成为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性税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

作为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个子机构,财税研究所自1999年成立以来,对国内外财税理论与政策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承担了许多重要课题,对我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五、教育培训

1、陈雨露教授应邀为大连建行培训班授课

2002年3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教授应邀为大连建行培训班讲授《加入WTO与中国金融国际竞争》。陈教授就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进行了深刻而又细致的分析,让参加的培训的同志充分的认识了当前的形势,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