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会议
1、中国财政支出问题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公共支出面临的挑战》研究报告发布会召开
2006年3月8日,中心与OECD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中国财政支出问题国际研讨会“,同时发布OECD新近完成的《中国公共支出面临的挑战》研究报告。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庆旺教授主持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教授会见与会专家并做开题发言。
研讨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OECD经济学家Pigott(皮柯特)与 Margit(马吉特)介绍《中国公共支出面临的挑战》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第二部分由国内在公共支出研究领域卓有成就专家点评报告。
OECD的这份研究报告以中央政府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以及大量从地方政府收集来的数据为基础,着重从全国视角出发,考察了宏观经济含义和配置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并深入考察了各级政府间支出关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OECD的报告,到会的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国华教授、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孙开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陈志勇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朱青教授分别就报告中的部分内容,结合中国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对中国财政支出预算的合理性、行政支出的比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划分、收入差异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调、未来财政支出的重点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务上的探讨,提出了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我国财政支出框架的意见和建议。
2、中心系列研究报告《开发性金融论纲》首发式举行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系列研究报告《开发性金融论纲》首发式于3月15日上午九时在钓鱼台国宾馆六号会议大厅隆重举行。该首发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开发银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与会领导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国金融协会名誉会长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陈雨露,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副行长刘克崮、行长助理徐宜仁,中央有关部委领导,部分地方政府领导,以及理论界和教育界代表等百余人。首发式由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首先介绍了《开发性金融论纲》一书的研究、写作和出版情况,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国金融协会名誉会长黄达和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先后发表了重要讲话,其它与会嘉宾也踊跃发言。随后主席台上的八位领导向国家图书馆、中央党校图书馆以及五所全国性大学图书馆赠送了《开发性金融论纲》一书。上午十时《开发性金融论纲》首发式圆满结束。
3、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系列研讨会召开
在“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再度与经济学院、梁晶工作室携手,于2006年3月18日召开“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系列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
本次研讨会在人民大学新落成的明德楼“黄达-蒙代尔讲堂”举行。会议邀请到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等国内外多位著名经济学家,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先生首先致开幕词。会议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分主题讨论,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卫平教授剖析了议题,斯蒂格利茨教授从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谈起,提出经济学教育的几大主要变化和经济学教学的主要革命,特别回答了如何教好经济学课程这个问题。林毅夫教授分析了中国经济学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就中国经济学教育如何在继承与发展中走向世界发表了看法。随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教授对以上发言作出了精彩的评论。
第二单元分主题是“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杰教授主持。学者们激扬思想、坦诚交流。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吴晓求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郭庆旺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崔之元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王一江教授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黄海洲教授围绕这个问题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会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构建一个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支持中国经济建设的经济学教育体系;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应当既有对主流经济学的共性传承,又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个性彰显。
“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影响,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系列研讨会的持续开展,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4、中国金融公司治理改革论坛成功召开
2006年3月28日,“中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庆旺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美国国际私营企业中心执行主席John Sullivan、甫瀚咨询董事总经理周明笙先生分别代表协办单位致辞。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花旗集团公司治理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主办,国际私营企业中心、甫瀚公司协办。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国际私人企业中心、菲律宾董事协会、花旗集团、甫瀚公司等机构的专家分别就“公司治理一般和中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金融机构良好公司治理的标准及法律问题”、“董事会、监管环境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等三个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认为:金融机构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它既具有一般企业所具备的共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例如,金融机构一般都是高负债经营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发展牵扯到更多的公众利益等。这些特殊性导致其治理结构与一般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应更多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中应更多地强调监管者的作用,要更多地关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要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等等。在中国,随着国有金融机构公司化改革的深入和所有权多元化的进程,公司治理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改革的前沿阵地,成为国有金融机构综合改革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否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对中国金融机构改革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黄达-蒙代尔讲座
1、“黄达-蒙代尔讲座”杰出华人学者系列——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2006年3月1日下午,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人民大学新近启用的明德楼中主讲“国有制能否促进平衡发展”,开启了2006年度首场“黄达-蒙代尔讲座”。
讲座由张杰教授主持,郭庆旺教授向听众介绍了陈志武教授的经历和学术成就。陈教授说自己在16年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凭着对历史及社会现实的理解,提出新问题,发觉原来没有想到的东西,找到了做学问的人最大的幸福。
此次陈志武教授演讲的主题“国有制能否促进平衡发展”涉及时下热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国有制能否促进平衡发展?”一般的结论是肯定的,而陈教授经过精心研究,得出的结论却是否定的。
他从全球的角度,根据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不同将国家分为四类,通过比较来分析国有制经济对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对中国古代与当代政治经济格局的进一步比较,深刻的指出,在现今条件下,政府行为会极大的影响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接下来,他又分析了欧美各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程度与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的关系,证明了国家对经济控制程度越高,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就越大。
陈教授做出结论:中国的资源配置现状既不符合效率原则,又不符合公平原则,而是遵循权力意志的。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向陈教授请教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包括土地私有化可能导致拉美化问题、国家集中力量是否有利于科技发展等,陈教授睿智、简洁的解答令学子们受益匪浅。
2、“黄达-蒙代尔讲座”国外著名经济学家系列——IPVALUE管理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Vincent Pluvinage 博士
2006年3月8日晚上,IPVALUE管理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Vincent Pluvinage博士在贤进楼一层多功能报告厅进行主题为“科技创新与风险投资”的演讲。刘曼红教授出持讲座,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杰教授介绍Vincent Pluvinage的成就。
Vincent的职业生涯开始于AT&T 贝尔实验室,他研发的技术得到贝尔实验室最负盛名的“杰出成就奖”,他从事技术商业、研发操作和知识产权管理18年,成为IPVALUE Management公司首席执行官,他管理公司商业方向和策略的所有方面。
3、“黄达-蒙代尔讲座”杰出华人学者系列——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黄明
2006年3月29日下午,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黄明先生在人民大学明德楼中主讲“对中国企业在国际衍生品金融市场中面临风险的思考——从中航油(新加坡)事件论起”。
讲座由瞿强教授主持,张杰教授向听众介绍了黄明教授的经历和学术成就。此次黄明教授演讲的主题“衍生产品与风险管理”,自从中航油(新加坡)破产后,衍生产品如此危险,是否应该禁止使用衍生产品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黄教授这次演讲,从中航油(新加坡)破产这一事件说起,也谈到外国企业在衍生产品市场破产和损失的案例。简单阐述了什么是衍生产品,如何应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黄教授强调衍生产品具有“零和游戏、高度杠杆、复杂性和低流通性”的特点,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很危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禁止衍生产品。西方国家曾经也出现过由于衍生产品导致公司破产的事件,但在近些年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后,这类事件明显减少。黄教授指出,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一些做法,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并且在投资衍生产品之前寻求专家咨询意见。针对我国的实际,黄教授提出具体操作上的建议,希望企业在投资衍生产品时尽量选择场内交易或者标准场外合同,同时注意对家的选择。
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向黄教授请教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包括国家如何控制公司投资衍生产品、公司衍生产品风险的控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