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作会议
1、《黄达书集》出版暨推动中国金融理论繁荣发展座谈会议
6月2日,金融界、教育界、出版界的众多专家、学者聚集人民大会堂,举办“《黄达书集》出版暨推动中国金融理论繁荣发展座谈会”。这是为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意见,推动中国金融理论繁荣与发展的一次重要活动。吴晓灵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同志、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金融学会对《黄达书集》的出版和这次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吴晓灵代表周小川行长和中国金融学会高度评价了黄达教授“立足本土、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严谨治学”的精神,希望业内弘扬这种精神,加强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中重要理论问题的先导性研究,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金融理论的繁荣与发展。
黄达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是新中国货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金融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达教授即开始了金融教学与研究活动。他以“立足本土、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严谨治学”的精神,长期致力于对中国货币、银行、物价、财政及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经济金融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探索。黄达教授的学术思想,对形成新中国财政金融学科建设和财政金融理论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由于黄达教授在财政金融理论研究和财政金融学科建设方面的卓越贡献和在金融学术界的崇高地位,他曾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第一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会长,现在黄达教授还担任中国金融学会的名誉会长。今天展现在大家面前的《黄达书集》,是黄达教授毕一生之心血对金融理论探索的成果,是中国金融理论宝库中的珍品。
最后,吴晓灵祝黄达教授老骥伏枥,永葆学术青春;她同时也希望参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金融理论的繁荣与发展,多提建设性意见。
2、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中国财政金融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学研究内容的内部评估会议
2005年4月20日,根据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办公室的要求,中国财政金融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召开会议,邀请财政、金融、统计学科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对该项目2004、2005年度的科学研究内容进行内部评估。财金学院陈雨露院长、郭庆旺副院长、统计学院金勇进院长作为项目相关负责人,黄达教授、周升业教授、安体富教授、谭荣华教授、吴晓求教授、张杰教授等作为评审专家,参与了会议。
会议由陈雨露院长主持,郭庆旺副院长对2004、2005年度的科研内容作具体介绍,与会专家纷纷发表意见,对这两年的科学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创新思路、现代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认为以六大方向为研究内容,配合学术刊物、财政金融博士国际教学特区、金融工程实验室等软硬件建设,能有效地实现培养科研能力、推动学科发展的目标。
同时,专家们对科研内容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1、六大研究方向的内容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作具体子课题的研究时,应有整体性的考虑,不要因研究方向上的差异,割裂了原本相关的内容,造成研究成果失之偏颇。
2、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六大方向的研究工作应尽可能地紧密结合起来。
3、六大方向的研究过程中,应经常召开小型专题研讨会为主,每次讨论会集中精力有效地解决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4、不要将项目研究仅仅限定在财政金融学院和统计学院现有的内部科研人员范围内,可以通过合作甚至调动等方式吸引全国的一流学者来共同参与。
二、 学术讲座
1、“黄达-蒙代尔讲座”国外著名经济学家系列——美国商业部部长特别顾问 马里奥 · 卡度罗Mario Cardullo 教授
2005年4月4日晚6点至8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邀请到国际著名的风险投资专家、美国商业部部长特别顾问马里奥·卡度罗教授,在贤进楼一层多功能报告厅进行演讲。财政金融学院刘曼红教授主持讲座,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杰教授及一百多位师生出席了欢迎仪式并听取了演讲。
马里奥·卡度罗教授的演讲题目是“美国风险投资经验”。风险投资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在美国已发展到十分成熟的阶段。卡度罗教授主要描述了风险投资在美国产生、发展的历程及其在推动企业成长、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出美国的风险投资经验,并对中国的风险投资前景进行了展望。
马里奥·卡度罗教授曾在1997-98年度当选为弗吉尼亚联邦100位杰出技术领袖之一。他发表了大量关于技术管理、技术企业家精神和系统工程等方面的论文与著作。他因发明RFID标签以及提出移动通信卫星概念而被提名为美国2003年总统勋章技术类候选人。2004年获授麻省理工学院发明者奖章。卡度罗教授还担任美国-澳大利亚风险投资工作小组以及美国-欧洲风险投资工作小组的美方主席和CSBR、VSEC等机构的董事会顾问主席。
卡度罗教授兼任全球多所大学的教职,诸如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北弗吉尼亚国立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高级研究助理与兼职教授、华盛顿经济战略研究所访问学者、阿拉伯国家工学院客座教授、乔治华盛顿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得克萨斯州大学访问教授,马里兰州大学史密斯商学院访问教授。
卡度罗教授还通过中国与美国能源部签订的一项合约成为中国国家科学与技术发展委员会的技术顾问。他同时担任包括BTG在内的信息技术公司、美国红十字会、美国能源部、意大利天然气工业、日本效用工业、国际能源代理处和其他一些主要技术企业的咨询顾问。
2、“黄达-蒙代尔讲座”国外著名经济学家系列——美国斯坦福大学兼职教授——马丁·黑米格Martin Haemmig
2005年4月20日晚6点至8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邀请国际著名风险投资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兼职教授——马丁·黑米格教授,在贤进楼一层多功能报告厅进行了以“国际风险投资发展趋势”为主题的演讲。财政金融学院刘曼红教授主持讲座。
演讲中,黑米格教授比较了过去几年中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投资状况,展望了国际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并就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提出了一些建议。演讲结束后马丁教授回答了听众的提问,对风险投资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演讲取得圆满成功。
马丁·黑米格上世纪70年代末在欧洲学习电子学,80年代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商学位。2000-2001年在硅谷等几个主要的国际技术中心研究风险投资创新。此外,他还主持在圣地亚哥CSIM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风险投资与企业家项目。他具有20年从事电子与空间技术高级管理人员的经验,并成为瑞士1994年全国市场营销冠军。
在完成2001-2003年度包括亚洲、欧洲、以色列和美国等13个国家在内的 “风险资本的国际化”研究课题后,马丁·黑米格教授现在担任荷兰和德国的技术与创新管理中心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管理学院的兼职教授。其教学与研究领域涵盖国际风险资本与企业家、成长性企业以及风险投资指导等多个方面。马丁·黑米格教授经常出席亚洲、欧洲、以色列和美国等国际会议并发表演讲,并在了风险资本领域发表许多论著。
马丁.黑米格教授曾任瑞士PE/VC研究与统计协会联合主席、瑞士国家风险投资博士论文指导项目联合主席、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 “风险投资全球化”项目高级培训官。最近被世界经济论坛任命为“风险投资工作小组”核心组员,负责该小组北京项目的专家和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