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会议
1、厘清演进逻辑 勾勒发展框架——“金融学演进与结构”研讨会
2、“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调控作用研究”开题报告会
课题的首席专
评审专家就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
最后,魏贻恒处长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强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重大意义和立项精神,简要总结了几年来已取得的重大成果。他在认真听取了课题组开题报告和专家们的意见后认为,课题组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前期扎实的基础工作使得本次开题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并特别强调指出,本课题组成员是一支理论研究部门与相关实际部门专家相结合、有丰富前期成果、研究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对课题组未来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期待。最后,他对学校和与会专家对本课题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
3、“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杜鹏主持。课题组首席专
随后,评审专家们分别就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课题组的成员们认真听取并充分接受了评审专家的建设性意见。最后,教育部社科司规划处副处长何建作总结发言,对课题研究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意见,对研究成果予以高度期待。
“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课题组充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的理论研究优势与专业人才储备,并吸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政策部门以及美国房利美公司、星展亚洲融资有限公司等实务部门的研究力量,形成专业优势互补、理论与实际相互支撑的研究团队。该项目将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相结合研究,对当前中国实现汇率机制平衡转轨、稳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及对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经济转型国家的外汇储备问题提供示范经验和现实策略选择。
二、学术演讲
1、“黄达—蒙代尔讲座·财税高官系列”学术演讲
张志勇总经济师主要围绕两个主要案例开始了本次的演讲。通过对中美卫星税收案例的讨论,他引出了税收的所得来源规则,并以张学良财产委托美国的案例来向大家说明国际税收中对所得的分类。随后,张志勇总经济师指出了知识经济对当前税收制度的挑战,并表示,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各国必须加强税收管理合作,加强对生产要素、特别是人的管理。在对第二个案例——美国FSC出口税补贴案例——进行分析时,他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大主要的税收组织。
三、学术论坛
1、财税论坛: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式推导及对中国现状分析
岳希明老师和博士生贾晓俊主讲了论文:《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式推导及对中国现状分析》。文章首先讲解了一般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介绍了我国的一般转移支付参数的测定以及制度的特点,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具有扩大省际财力差距的效应。
就此论文,各位老师从均等化的定义、公共服务项目分类方式、事权责任的划分、回归变量的设定、回归模型的选择等多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2、财税论坛: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式推导及对中国现状分析
博士生郑涌(财政部预算司体制管理处处长)报告了题目:“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用最新的数据和政策讲解了我国政府间基本框架,主要包括改革进程、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转移支付、收支关系概览等方面。各位教师对此题目非常感兴趣,就这些新的数据和政策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议。
3、财税论坛:中国出口商品增值税税负转嫁的实证研究
财政金融学院2008级博士刘若鸿汇报了文章《中国出口商品增值税税负转嫁的实证研究——基于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的分析》,本文研究利用2006年1月-2008年12月36个月7998种商品的近23万条出口商品价格信息,研究了841种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负转嫁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税负前转水平不高,但转嫁程度因产品而异。基本生活用品以及高耗能产品转嫁程度较高,但工业品转嫁程度较低。这一点对我国调节宏观出口政策有重要的含义。
各位老师就此文章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
(1)本文的结果具有很大的政策价值,应根据不同的商品的税负转嫁水平来制定不同的退税率,本文应当进一步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政策建议。
(2)2008年经济危机,导致所有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这一点需要考虑,否则会低估转嫁程度。
(3)计算价格指数时,应以每种商品出口额进行加权。
4、财税论坛: 免征额变动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
2007级财政学博士生卢艺报告了“免征额变动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的论文。本文使用MT指数(Musgrave-Thin Index)和Kakwani指数,对我国个人所得数免征额(变化)的收入不平等效应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免征额的提高并不能增强个人所得税累进程度;(2)年终奖单独纳税的方式,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
与会者提供了许多建议,其中包括缩小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级数,以及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对收入分配影响进行模拟计算的必要性。
5、财税论坛:基于最优直接税理论的我国个人所得税极限边际税率研究
博士生杨武汇报了论文《基于最优直接税理论的我国个人所得税极限边际税率研究》,文章根据最优直接税理论考察了我国劳动供给弹性、社会再分配目标和收入分布,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出与之相对应的能实现我国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个人劳动收入所得税极限边际税率。本文认为考虑收入效应的最优直接税模型更符合我国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我国个人劳动收入所得税的极限边际税率。
各位老师就此文章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
(1)对政府再分配目标进行更加详细的讨论,建议计算出不同社会再分配目标下的极限边际税率;
(2)如有可能,对我国劳动供给弹性自行进行估计;
(3)对收入帕累托分布参数进行检验。
6、财税论坛:能源消耗战与战略互动: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油定价与税收
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危结根主讲了论文《能源消耗战与战略互动: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油定价与税收》,文章用了动态优化方法分析了两国模型下石油输出国歧视性定价策略和一致性定价策略下的最优石油价格和石油进口国的税收设计。最后运用数据模拟方法在稀缺租金、石油定价、石油在不同市场的和时段的分配、从量税和从价税、替代技术改变对石油定价的影响、金融危机对石油定价的影响六个方面得出了结果。
就此论文,各位老师从模型的严密性、模拟数据的选择、结果的表述等多方面进行了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