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2006年第2期

学术会议

1、罗纳德•麦金农教授——基于日本早期的经验分析中国汇率升值问题

2006427日上午,金融发展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罗纳德麦金农(Prof. Ronald I. McKinnon)在逸夫会议中心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学术研讨。

在研讨会之前,纪宝成校长会见了麦金农教授。麦金农教授表示,此次中国之行安排十分丰富,要访问多所大学和科研学术机构,作为人民大学的名誉教授,他本次学术之旅的第一站是回到中国人民大学,与这里的学者和学生讨论问题。纪校长向麦金农教授介绍了两年来人民大学的变化,麦金农教授对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十分感兴趣,愉快地与纪校长探讨中国古代思想家和经济学家的流派与发展。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孙红培、副院长郭庆旺、赵锡军,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杰、瞿强等陪同会见。

在研讨会上,罗纳德•麦金农教授以“基于日本早期的经验分析中国汇率升值问题”(China’s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Earlier Japanese Experience)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强硬要求像中国这样的美元本位外围国家进行货币升值是错置的;根据日本早年的经验,货币升值和货币升值的威胁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的萧条,同时无助于解决国际贸易收支失衡问题。麦金农教授以日本为例,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展示了日元在广场协定后被迫升值对日本整体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经济长期停滞等等,有力地说明了升值对长期贸易顺差的国家所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

他还利用斯堪的纳维亚模型(Scandinavian Model (SM))说明高速发展国家和缓慢发展的国家之间的国际竞争可以通过工资增长率而达到平衡。

随后,麦金农教授又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原理分析了人民币受其升值压力的影响,进一步得出结论,汇率的变动不能起到纠正各国存款不平衡的作用;相反,当今美元本位下的市场逐渐走入两个误区——发展中国家由于积累了大量债务并造成大量财政赤字,所以担心汇率浮动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货币贬值;而债权国因为掌握大量美元资产而担心由于本币升值而可能蒙受的损失。

研讨会上,麦金农教授重复了自己 “两难抉择”的观点:一方面,如果中国政府任凭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则会引起他国极大抱怨,作为反击,他们可能会对中国的贸易采取限制性措施;另一方面,如果中国政府出于压力提高人民币汇率,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并导致通货紧缩。

麦金农教授在演讲中不仅用大量的实证数据和生动图标为大家解读货币政策的内涵,还特别提出了自己对于入世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的一些看法。他指出美国在处理如账务赤字和贸易余额等数字上的机智以及处理问题的彻底性可以为入世后的中国所参考。

主旨演讲结束后,财政金融学院的师生与麦金农教授就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根源中日元升值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如何为经济发展找到科学合理的指标参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气氛热烈,时常激起智慧的火花。

此次研讨会是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重要学术活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座,更加注重互动与交流,四十余名师生与世界顶级经济学家近距离交谈。

 

2、郑云灿教授——全球化及适宜增长战略(韩国的案例)

200643日下午,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校长郑云灿教授做客黄达-蒙代尔讲座,以全球化及适宜增长战略——韩国的案例Globalization and Appropriate Growth Strategies The Case of Korea)为题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陈雨露教授主持演讲会。国际交流处处长唐忠教授,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郭庆旺教授,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及来自财政金融学院和经济学院的一百余名师生听取讲座。

在当日的演讲中,郑云灿教授就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是否有可能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一国应以何种适宜的发展策略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个主要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演讲中,郑云灿讲授以俱乐部收敛”(Club Convergence)的观点分析了近几十年来世界上相近类型的国家互相靠近然而不同等级的国家之间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于是,认清一国经济在全球化形势中的国际地位尤为重要。其中,经济政策和旨在维持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在各种评价标准中最具代表性。通过印证韩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案例,郑教授指出当前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尽快将以投资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革新制度,尤其是针对政府本身与金融机构的制度改革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