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术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议隆重举行
中信银行副行长
随后,郭庆旺院长代表财政金融学院祝贺研究所成立并致辞。他指出,研究所的成立不仅给财政金融学院的学术研究、教学开展与国际交流建立了高层次、高水平、而且具有前瞻性和务实性的大型学术平台,更是让实业、金融业、学术三界的朋友拥有了一片为共同理想奋斗,不断解决现实问题的天地。财政金融学院必将大力支持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为研究所不断进步提供良好的协调与支持服务。
郭庆旺院长宣布了研究所理事会、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以及管理与研究团队成员名单。
在随后进行的研究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议当中,研究所所长
最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雨露副校长作总结发言。对于研究所的组织构架和研究方向的设计,他认为:第一,研究所的研究主题涉及到中国崛起的几个核心命题,包括货币崛起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这些长期性、基础性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第二,研究所的执行团队由具备高远学术理想、高尚学术作风、良好学术功底和科研韧性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将会在我们的研究中充当中坚力量;第三,研究所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专家给予的可靠保障,有抱负的企业家们对研究所的工作大力支持以及财政金融学院的坚强保障都说明了我们组织体系的充分与到位。这三大条件也构成了研究所发挥实际作用,并使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科始终保持前沿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关于科研的组织实施,陈雨露副校长强调:研究所的产出导向要以政策建议为核心,希望每季度都能产生有显示度的成果;研究当中要有效运用历史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信息必须充分共享,应该向国际上的同类研究机构借鉴优秀的研究成果。陈副校长还表达了对研究所未来的高度信心,并希望研究所的全体成员都能够秉承科研与学术的历史使命,为提升人民大学科学研究的国际性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 学术演讲
“黄达—蒙代尔讲座”——Robert Ivory Webb教授学术演讲
首先,
讲座正式开始。Robert Webb教授从金融危机中的交易崩盘所带来的教训这一话题出发,分别阐释了当代金融的发展、信息与价格、投机价格中的极端变化、由交易引发极端金融事件的案例以及从这些问题中得到的启发。
Robert Webb教授通过列举不同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过对各项研究结论的比较和对一些结论所产生的矛盾的分析,为大家讲解了信息、市场价格的变化以及交易之间的关系,最终引出自己所研究的结果,即交易是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因素,交易员的行为增强了价格的变化。
Robert Webb教授报告的重点在对各种极端金融事件案例的分析。通过解读1987年10月的两次市场价格的急剧变化、2008年10月大众汽车公司的变化、1998年10月日元的急剧升值、2006年对冲基金Amaranth的巨亏以及2007年8月定量交易员的行为等案例,Robert Webb教授把价格的变动作为影响市场的因素,并认为交易员的行为引起了价格的变化。
在最后的启示部分,Robert Webb教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总结,他提到交易员的交易行为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交易是一种博弈,其对价格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市场基础信息的。不过他强调自己并不认为交易是引起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他还提到金融中有很多有关博弈论的内容,而且关于价格变动还有很多东西有待研究。
报告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学生代表向Robert Webb教授鲜花。Robert Webb教授看待金融危机的独特视角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最
Robert Ivory Webb教授本科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并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获得金融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商学院,讲授金融与商业经济、投资与证券分析,并开创了南加州大学的期货与投机市场的课程。1980年起,Robert Webb教授先后担任期货交易委员会的资深经济学家、总统行政办公室高级财政专家、行政管理和预算与高级顾问等职,参与了评估金融工具创新、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影响等。之后,他又担任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顾问,负责投资部门的风险战略管理。1998年至今,他担任《期货市场杂志》主编,并兼任《期货市场杂志》和《期货市场评论》的编委会成员。他的研究领域包括:金融交易;财务风险;产权投资;市场和固定收入保险;投资银行学;财务管理;财务预测与战略等等,并都有所建树,出版了多本著作,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三、 学术论坛
1、财税论坛:财政分权、政府治理结构和财政解困
2008级财政学硕士生宁静报告了“财政分权、政府治理结构和财政解困”的论文。本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方法,基于全国县级财政数据,对我国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财政困难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其中收入分权缓解了财政困难,支出分权加剧了财政困难,但这种加剧效应和缓解效应在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有所减弱;在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上,撤乡并镇改革和省直管县改革对缓解县级财政困难并未起到明显的作用。
各位教师对该论文给出了修改建议,并就省以下财政分权和近年来基层政府的体制改革展开了讨论,为县乡财政解困出谋划策,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2、财税论坛:政府筹资方式的选择
政府筹资方式是政府为了满足一定规模的公共支出的需要,以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中获得的可支配资源,包括税收、铸币税、收费、发行公债、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等。本文首先从实现社会福利极大化的角度得出关于政府筹资方式选择的理论模型,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以铸币税为分析的基础变量,以税收、人均财政支出(间接反映预算内非税收入对铸币税影响)、经济增长、物价指数、公债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实证检验推出历年来我国政府各项筹资方式相互关系的组合,得出结果。根据结果,笔者做了铸币税与税收、与人均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与物价指数、与国债的相关性分析。最后得出整场结论包括:1、控制国债规模。2、谨防宏观税负进入拉弗禁区。3、理顺央行和财政部的调控职能。4、调整筹资方式。5、财政和货币政策宜由短期积极向长期积极转换。 6、政府应让渡部分通胀收益。
针对此论文,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本文选题新颖方法独特,值得研究。但是由于涉及内容较多,可商榷的地方也很多,建议表达更加精确一些,并建议在此论文基础上扩展一下继续研究。
3、财税论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检验
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在研究中有着许多不同,包括缺乏监管、数目较多、差异较大、股权结构更集中、无需考虑董事会独立性的问题等。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年度财务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非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对可能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本文中使用了资产利用率和经营费用率作为代理成本的度量,主要的解释变量包括控股股东性质、法律环境指数、市场化指数、相对税收负担、相对资产规模等。
本文的研究表明,如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性质对非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影响显著。非上市公司代理问题一定程度的解决不是由于实行了多种股份性质的同时存在,而恰恰在于私人股份或港澳台外资股份的引入。法律对投资者权力保护等法律制度环境对非上市公司治理影响显著。税务实施在非上市公司的治理中扮演重要的公司治理角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转型阶段可资借鉴的重要的法律外制度。
各位老师针对此论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首先认为这篇论文涉及了金融与财政的交叉领域,值得双方深层次的讨论,继而老师们在数据的选择、变量的内生性、税收种类的选择、模型的原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得出了论文的完善方向已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4、财税论坛:税制结构与要素收入分配
我国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要素收入分配中劳动要素收入份额迅速下滑,而资本要素收入份额逐渐上升。国内许多学者对此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但是较少从税制结构角度研究其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的。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探讨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制结构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的一般规律,并运用一般均衡分析得出结论:征收劳动所得税导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征收资本所得税导致资本收入份额降低,征收商品税同时导致资本和劳动收入份额降低,降低幅度与要素产出弹性正相关。第二部分本文运用数值进行计量检验,得出结论:我国流转税因累退性强、存在重复征税等因素,使得流转税对劳动要素收入份额影响程度高于资本要素;所得税对要素收入分配有明显影响;现行税制结构通过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扩大了经济中供求失衡局面。总之,在税收高速增长背景下,现行税制结构是我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变动的重要原因。
各位老师就此论文进行讨论,对本文的变量选择以及结论的完善给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