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会议
1、“金融风险管理研讨会暨风险管理工作室成立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02年4月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金融风险管理研讨会暨风险管理工作室成立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和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同时在中国财政金融政策中心之下成立了风险管理机构——风险管理工作室。
风险管理工作室(RMS)是为适应我国金融业目前改革与开放新发展所带来的急迫要求和严峻挑战而设立的,旨在利用该中心良好的开放式研究平台,围绕金融风险管理(含金融工程、内部控制和金融监管),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业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合作研究,并共同推动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制度和技术在中国金融教育理论界、实务界和监管界的普及、发展和创新。
此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在如何借鉴国外金融机构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技术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模型与技术必须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盲目引进套用这些技术将是十分危险的,深刻理解这些技术的使用条件、假设前提是非常必要的。鉴于国内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短缺,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的专业人才是非常紧迫的,高等院校无疑将承担起这一责任。
2、《中国企业信用评级研究》课题评审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企业信用评级研究》课题评审会于2002年6月23日下午2:30在中国人民大学贤进楼七层会议室举行,本次评审会由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组织。
出席评审会的专家有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杰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史建平教授、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吴晶妹教授、美国风险管理协会中国区代表杨辉生博士、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李振宇副总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庄毓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陈忠阳副教授和ChinaVCMC合伙人WingYip先生。评审会由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教授主持,参与课题的博士生、硕士生旁听了评审会。
评审会上,与会专家给予了《中国企业信用评级研究》课题以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迄今该领域内最为详尽和深刻的研究。同时各位专家也从学术界或业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改进思路,给参与课题的师生以很大的启迪。他们坚信,有众多专家老师的指导,该课题一定会更具学术性和实用性。
二、学术会议
1、“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又成功举行三场主题演讲
“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于4月26日、5月15日和5月27日邀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黄海洲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金融系张春教授和哈佛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金李博士分别作论金融危机:“国际经验、理论模型和政策难题”、“公司财务理论的最新发展”和“美国的MBA和金融学教育”等三场主题演讲。这是继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钱颖一教授后的三场讲座。
三位学者分别就自己演讲的题目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并经常结合实际,联系我国国情进行一些理论的思考和探讨,他们的演讲理论性较强,也不失实务性,风格幽默,经常被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到目前为止,“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之杰出华人学者讲座系列已成功举办了5场演讲,场场座无虚席,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成功协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2002”——诚信分论坛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2”于5月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协办了第二分论坛——诚信分论坛,主题为重建诚信。
该分论坛采用谈话的形式,邀请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中央电视台著名新闻评论员敬一丹女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高培勇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郑也夫教授。主持人为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雨露教授。分论坛就诚信何以对现代社会如此重要,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重建诚信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由于诚信主题具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加之邀请的嘉宾都是社会知名学者或著名人士,论坛场面火暴,气氛热烈也在情理之中。逸夫会议中心400人报告厅接纳了近600名观众。台上主持人和4位嘉宾的表现没有让冒着高温参加论坛的老师和同学失望。他们睿智的分析、犀利的语言、敏捷的四位和幽默的风格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理性思考。
三、学术成果
1、《货币金融评论》和《公共经济评论》已发行五期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内部学术刊物《货币金融评论》《公共经济评论》自年初创刊以来,在中心主任陈雨露教授和副主任郭庆旺教授的关怀和指导下已经发行了五期。共发表文章30余篇,既有理论研究,又有时事动态跟踪,内容涵盖财政、银行、投资、保险等领域,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很多老师纷纷要求把自己的课题科研成果发表在两本刊物上。
四、项目培训
1、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参与人大财政金融学院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的实施
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筹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于4月15日正式启动。本学期面向研究生一、二年级和大四的学生。该项目是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的子项目即金融主干课程教学实验项目。
由于项目对学生的外语及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为了保证学生质量,经过笔试和面试的双重选拔,项目管理办公室从参加考试的80名同学中遴选出30名同学参加本项目的学习。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利用其资源优势,帮助该项目设计课程并联系国外的相关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同时为扩大该项目的影响并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中心邀请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等的老师旁听该课程并进行了交流探讨。
首先讲授的是《货币金融学》,由IMF的高级经济学家黄海洲和德克萨斯州普
利金高级研究员陈平主讲,5月份和6月份期间,明尼苏打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张春讲授《公司财务》,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教授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终身教授王江共同讲授《金融经济学》,加拿大Daihousie大学经济学徐宽教授讲授《计量经济学》。中心专家瞿强、龙永红、李向科等老师担任了助教,在各位老师的通力合作下,该项目本学期的课程已经圆满结束。
该项目是财政金融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主干专业课程采取英文授课的方式,争取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了解现代金融理论和实务的高级人才。在整个准备过程中,项目执行主任中心专家瞿强教授,梁晶教授和向东等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2、中国人民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圆满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暨“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于5月25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先生,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莉莎·安德森女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副校长冯俊教授,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陈雨露教授以及合作双方学校的其他负责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执行董事、亚洲开发银行高级官员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合作实施的“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项目是中美双方通力合作的结晶。早在1995年,蒙代尔先生就和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主席黄达先生共同提出了在中国培养一流经济学人才的设想。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的关注和指示下,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陈雨露教授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政策管理”项目(PEPM)主任弗朗西斯科教授和蒙代尔教授的助手陈红一先生进行了反复商讨,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经过合作双方学校的批准,双方最终达成了将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政策管理”项目嫁接至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经济政策与财政金融管理”项目(PEFPM)的合作协议。
陈雨露院长和莉莎·安德森院长代表项目实施单位在“经济政策与金融管理”项目合作协议上郑重签字,中国人民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自协议签署日起将正式实施“经济政策与金融管理”项目。
随后,应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邀请,莉莎·安德森教授为“黄达-蒙代尔经济学讲座”作了题为“大学与世界:21世纪的社会科学与公共政策”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