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

2021年第四期工作简报(7-8月)

1、7月10日,“财政与国家治理”高端云讲堂系列第27期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从财政到政府行为的社会学研究”,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周飞舟教授主讲,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副主任郭玉清教授担任主持。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加线上直播方式进行,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讲座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周飞舟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主要讨论财政社会学研究和政府行为研究中的社会学问题,最后从分析框架的角度反思政府行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周教授通过讨论这些问题进而思考财政社会学研究未来可能的走向,并阐释社会之于财政的重要意义。

 

2、2021年7月17日,“财政与国家治理”高端云讲堂系列讲座第28期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税收对西方现代国家的塑造”,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守刚主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珺主持。讲座以腾讯会议加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讲座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刘守刚教授从理论渊源谈起。以马克思提出的“国家与社会”这一分析模型为切入点,即马克思提出的“国家制度只不过是政治国家和非政治国家之间的协调,所以它本身必然是两种本质上各不相同的势力之间的一种契约”。此处的政治国家现在一般叫做国家,非政治国家一般叫做社会,而“协调”现在更多地被称作“互动”,就是手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产生了国家制度。刘守刚教授指出,互动就是国家与社会相互作用,其中国家对社会的作用可称为“支配逻辑”,即国家对社会实行塑造;但社会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的支配、国家的塑造或者说国家的治理,它也会对国家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发挥一系列的作用。可以用著名的经济思想史学者赫希曼的呼声/不忠/退出这一分析框架来说明,即“社会对国家的作用有呼声,要么对它表示赞扬,这个事情做得对;要么表示批评,表示非常大的抱怨;社会对国家的作用还可能是不忠,表现在财政领域就有偷税漏税;当然社会对国家的作用还可能干脆是退出”。社会对国家的作用,可以用“驯化逻辑”来概括,或者称为反向塑造。作为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财政制度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又成为二者进一步互动的渠道、平台或者说中介。

 

3、2021年7月24日,“财政与国家治理”高端云讲堂系列第29期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财政伦理观与中国财政治理”,由浙江省地方财政研究院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李永友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马光荣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加线上直播方式进行,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讲座并进行交流。李永友教授首先介绍了选择本次题目的动因:财政是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尽管可以通过一丝制度和约束来建构财政规范性的框架,但如果没有伦理支撑,就不一定实现大家所期待的社会结果。因此,无论作为个体的公职人员还是作为整体的政府,如何来对待公共之事,都需要从伦理的角度思考。另外,由于支撑财政能够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伦理观直接决定了现代财政治理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财政伦理问题具有一定重要性。本次讲座主要分六部分汇报,分别是:几个案例、已有研究、核心问题、伦理规范、治理要求、深化改革。

 

4、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双循环格局下的中国金融发展”, 来自国内外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金融实业界的百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和财经媒体出席会议。

 

5、7月31日上午,“财政与国家治理”高端云讲堂系列第30期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财政社会学视角下财政理论重建”,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刘晓路副教授主讲,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东曼主持。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加线上直播方式进行,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讲座并进行交流。刘晓路教授在重构财政理论中找回国家主体的主张,认为其对精英和暴力的看法极具洞察力和现实穿透力。但在国家治理的主体与目标,以及如何限制政治精英的任意性行为防止其伤害个体自由,从而建立起制衡体系等问题上,刘老师还与参会专家展开了充分探讨。结合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刘老师强调要从具体的方面而不是抽象观念上解读自由概念,认为国家不仅是自由的剥夺者,还是自由的赋予者。而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中,国家内部出于精英间的竞争关系能形成自我制约的力量,社会和经济也能产生制约效果的反馈。接着,刘老师从理论逻辑、研究方法、历史变迁以及基本制度、现实案例乃至话语体系、意识形态等多个维度详细解答了与会听众关于“财政社会学与财政史学的差异”、“中国建设福利国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

 

6、2021年8月2日晚,普惠金融线上研讨“普惠大讲堂”第10期活动邀请到了《新资本论》、五卷本《新经济学》作者,中国农业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以“大数据时代的金融革命”为主题举办了线上讲座。

 

7、8月14日上午,“财政与国家治理”高端云讲堂系列第31期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财政社会学视野下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刘志广教授主讲,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欧阳静主持。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加线上直播方式进行,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讲座并进行交流。刘志广教授从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出发引入了财政社会学的基本视野,在简要回顾并阐明了财政社会学的思想发展历程及其理论贡献之后,他简要介绍了他在2012年出版的《新财政社会学研究》一书中所建立的新财政社会学分析框架,并运用该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国家治理秩序的变迁以及深化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8、8月21日上午,“财政与国家治理”高端云讲堂第32期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税收治理的政治逻辑”,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政治学系主任张长东副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人大财税研究所副所长代志新主持。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加线上直播方式进行,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讲座并进行交流。张长东教授从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视角讨论了税收治理的政治逻辑,结合他即将出版的新书《Governing and Ruling: The Political Logic of Taxation in China》,揭示了税收制度如何解决或缓解三大治理问题及两大悖论从而有助于政权韧性的塑造。

 

9、8月28日上午,“财政与国家治理”高端云讲堂第33期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公产、官产、私产清代基层公共品供给”,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经济室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主讲,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马金华主持。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加线上直播方式进行,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讲座并进行交流。龙老师从公产、官产、私产三个维度解析了清代以来基层公共品供给的演变。

 

10、2021年8月31日晚,普惠金融线上研讨“普惠大视界”邀请到了纽约金融学院董事、原世界银行中国小微金融项目组银行专家包盛,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车宁,《财经》杂志记者张颖馨三位嘉宾,与主持人CAFI院长贝多广一起探讨了“教培贷还有前途吗?”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