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术成果 中心内刊

中心内刊

《货币金融评论》2010年第6期

《货币金融评论》2010年第6期
主要内容

2010年第6期/总第89期

第三届“Five Star 金融论坛”举行

泡沫、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一个周期分析框架

本文首次从市场主体投资行为的角度,为分析泡沫、实体经济和金融危机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周期性框架。这一框架突破了主流文献在局部均衡分析中的不足,将视角扩展至整个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形成、发展和崩溃的全过程。在这一框架下,本文不仅对泡沫经济推动的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基本机制和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而且对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的价格、利率和信贷机制提供了新的、更加贴近现实的解释。通过纳入信贷市场的承诺本质和信贷资金供求的高度彼此依赖性,本文强调,市场过程内生于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之中,对市场过程本身的认识是理解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生成机制的关键。只有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持续反馈机制中去认识危机过程中的价格、利率和信贷机制,才能动态地理解泡沫经济推动金融危机的渐进过程,并为泡沫的识别与危机的防范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与国际收支变化无关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因劳动力优势而成为世界加工厂,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本文从汇率形成机制、汇率制度选择、汇率与国际收支关系的实证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币转向盯住汇率具有合理性;不仅在中国,在金砖四国的其他三个国家,国际收支都不是汇率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和谐发展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思想基础,更加灵活、上下波动将是人民币汇率的发展方向。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介—罗伯特·约翰·奥曼(Robert John Au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