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0期/总第53期
政府间财政关系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应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财政问题,对政府间财政关系做一个框架分析。本文从义务教育的地位与政府职责划分、基础教育财政制度变迁、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和义务教育经费分摊的路径选择等四个方面搭建了一个分析框架。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提供不应是家庭和地方政府的事情,而应该是多级政府共同分担义务教育成本;我国在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在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与均衡配置问题;限于义务教育准公共产品性质与我国现有财力,对义务教育经费分摊的路径选择应该是立体多维的。
从激励的角度看,政府行为与政府职能取决于政府的治理结构。我国"多任务委托-代理"型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促成了地方政府普遍的经济增长至上的行为倾向。这种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行为倾向既发挥了促进经济成长的积极效应,也造成了政府公共产品提供功能薄弱、基层地方政府负债严重、许多公共管理政策有效性降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和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对地方政府治理结构进行必要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