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3期/总第86期
中国权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交易活跃、成交量最大的权证市场之一。但学术界对我国权证的定价及其 属性缺少系统性分析。本文实证研究中国权证的价格和收益行为,旨在以标准的期权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权证定价的规律性以及探究其属性。鉴于我国股票市场禁止 卖空,传统期权定价理论赖以生存的证券组合复制仅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认购权证定价,但对认沽权证定价无能为力。这就决定了我国权证尤其认沽权证在理论上无 法定价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所有权证的收益、波动性和定价误差,论证了认购认沽权证具有部分普通股票的性质,例如他们都与股票指数有 联动关系,并伴随着低杠杆比率,但是,认沽权证的表现更像是普通股票而非期权类衍生工具。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投资者和衍生产品市场监管者都有借鉴作 用。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解释我国房地产市场“两难困境”的内在机制,提出下各参与主体的博弈行为与房地产泡沫的制度逻辑: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和开发商的垄断造 成房价过高,加大了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又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中央政府面临消费者购房效用和地方政府投资需 求之间的权衡。本文提出,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地价和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开发商垄断是高地价和高房价的直接原因,我们认为,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并发展高端 房市场是解决房地产市场两难处境的有效手段。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时,要做到严格监管,合理规划,确保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