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7、8期/总第71期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中的开放保护和国家控制:为什么必要?
金融改革的滞后和开放进程的加快,使国内金融业的发展必须走上混业经营之路。但是,金融体系具有内生的脆弱性,加之当前的中国金融改革处在一个特殊的时点上,如何通过适度的“开放保护”和国家控制,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开放保护和国家控制在金融改革中的运用,强调的不是控制本身,而是控制的能力和目标,以及这些能力获得和目标实现的合理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本文详细论证了开放进程中国家控制原则的具体运用和预期轨迹。
跨期融资、泡沫融资与流动性过剩——一个易被忽视的分析视角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与金融所固有的跨期融资和泡沫融资的职能有必然的联系。现代金融的本质就是资源的跨期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跨期和泡沫融资的偿还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本文以跨期和泡沫融资的特点为切入点,尝试性地构建一个流动性过剩生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分析跨期和泡沫融资、信用货币制度、借款人的收益与风险失衡和虚拟经济发展等内生性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机制,并从新的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些看法。论文还讨论了跨期和泡沫融资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货币需求提出的新问题。
伊斯兰金融的近期发展
凭借庞大的石油资源,伊斯兰世界积累了大量的石油美元,并在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伊斯兰金融基于古老的教义,与实际经济紧密结合,丰富了现实世界中的金融模式。本文简要介绍其概念、规模,并分析其运作模式和风险特征。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介——约翰•哈萨尼(John Hars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