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讲座

【黄达-蒙代尔讲座】汪寿阳博士:TEL@I方法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与金融预测中的运用

12月6日15:30,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博士于明德主楼830黄达蒙代尔讲堂,以“TEL@I方法论及其在经济分析与金融预测中的运用”为题发表精彩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副系主任张成思教授、应用金融系郑志刚教授、副系主任郑志刚教授、汤珂副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讲座由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应用金融系主任汪昌云教授主持。

首先,汪昌云教授向听众详细介绍了主讲人汪寿阳博士。汪昌云教授高度评价了汪寿阳博士在决策分析、金融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预测等多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

接着,汪寿阳博士开门见山,明确本次讲座将围绕论文《新方法对原油价格分析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展开。汪寿阳博士首先介绍了论文创作的背景:原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石油出口国来说,石油价格的增加能推动GDP的增长,因此,很难预测和分析原油价格。原油期货价格主要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但强烈受到许多不规则的过去、现在、未来事件的影响,而随着资本涌入等情况的出现,油价预测不能过于依赖传统方法,应当探索新的方法。

汪寿阳博士的研究方法基于前人又有所突破,他主要介绍了EMD(经验模态分解)这种研究方法。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简称EMD))方法是由美国NASA的黄锷博士提出的一种信号分析方法。EMD依据数据自身的时间尺度特征来进行信号分解, 无须预先设定任何基函数。汪寿阳博士运用经验模态分解(EMD)一般非线性、非平稳数据处理方法对原油价格进行分析,得出油价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长期供求关系、商品基金、大事件的冲击。EMD研究原油价格趋势的精确度很高,它与实际原油价格的误差很小。精确的预测原油价格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调整以及经济的推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后,汪寿阳博士解答了师生关于分析预测的一系列疑问,现场出现了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

最后,汪昌云教授对汪寿阳博士的讲座进行了简单点评。他指出,汪博士的研究方法对于分析原油价格走势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很有帮助,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这次讲座不仅使师生丰富了关于原油价格预测方面的知识,还让师生了解到了新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师生感受到了学术的无穷魅力,燃起研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