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做客我校黄达-蒙代尔讲堂,以“金融为什么能普惠”为题作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我院何平副院长主持,我院应用金融系教授瞿强等多名学者、学生参加。
陈教授通过回顾金融发展的历史,介绍了金融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面对生存挑战,金融为人们赢得了更自由的生存空间。他将金融与家族、宗教、政府联系在一起,用文化史学视角对金融发展进行了分析。陈教授认为,金融市场、文化传统、宗教教义、政府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四种规避未来风险,实现跨期价值配置的方式。而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金融市场实现风险规避,因此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家族、宗教与政府的依赖,实现自我解放。
陈教授举例分析了这四种方式对于人类规避风险的效果,并联系历史人文知识,分析了这四种方式在跨期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相互排斥性。在现代社会,公共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数学工具不断完善,人们对规避风险和自由解放的要求愈加强烈,为金融普惠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发展动力。
瞿强教授为本次学术报告做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陈志武教授的独特研究视角和报告的知识性与区域性,并就金融的本质、金融普惠的实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提问环节,陈教授从人文、历史、经济视角为大家全面地分析了金融市场和现代社会,在解答问题的基础上,激发了在座学者与同学们对现代金融的思考。何平副院长也分享了本次报告会的两个思考:观念决定研究导向,不同阶段研究方式不同。
陈志武是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香港大学访问教授及HKU-AXA高级研究员。曾获美国默顿?米勒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荣誉,并于2012年被全球咨询公司Burson-Marsteller列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