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2:00,国家千人计划特聘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高级研究员,2005年至2006年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张晓波先生做客明主830“黄达-蒙代尔讲堂”,并做了题为“Finance and cluster-base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由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教授主持。
郭庆旺教授主持讲座
本次讲座,张教授将从发展经济学角度,阐述中国金融和工业化历程。他首先指出,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是有利的金融环境和良好的制度支持,前者提供资金来源,后者建立有益的法律秩序。同时,根据自身实地调研经历以及逻辑推理,张教授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小企业通过产业产业集聚,细化分工,克服融资困难并获得了长足发展,这值得当今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学习。
张晓波教授讲座中
随后,张教授简要介绍了其调研过程。他通过研究中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浙江桐乡的成功经历,描绘出了该类中小企业的具体发展模式:其一,集群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各厂之间信息透明对称,形成了完善的信任机制;其二,吸引劳动力;其三,培养了企业家精神。分工细化后,产业开始集群,形成地区规模效应,促进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产业集群还能使中小企业数目快速增长,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及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也都是走产业集群的道路。因此集群式的发展模式是充满活力的。
与此同时,面对当今中国劳动力总数减少,招工压力大的局面。张教授建议企业应当坚持“走出去”,同时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用资本代替劳动。政府也应作出相应努力,推动城镇化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报告结束后,郭庆旺院长上台作总结辞。他首先肯定了张教授在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并高度评价了其学术精神,他希望张晓波教授能与我院深入合作,继续探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