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2:30,“黄达-蒙代尔讲座”经济政策领导人系列以“二十一世纪通向人性和社会的长征:前所未有的中欧同伴?”为主题在明德主楼830黄达—蒙代尔讲堂开讲。前欧盟驻世贸组织(关贸协定)大使,中欧社会论坛创始人之一的保罗•张万亭先生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主任汪昌云在明德主楼816会议室与张万亭先生进行了亲切会见。汪昌云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
讲座伊始,保罗•张万亭大使便风趣地谈到自己不是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而是作为一个80岁的长者来到人大的,“不是来做报告而是为了和当代中国青年聊天交流的”。张老幽默亲和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大家和他的距离。张万亭先生以一位经历过多次战争的长者的阅历告诫大家:在经历了无数的战争之后,追求和平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并和大家一起共勉了自己的人生座右铭:意志就是能力,能力依赖知识,知识来自实践。
谈到欧洲,张万亭大使以欧盟建立的历史背景为引,简要地介绍了欧洲人民为阻止民族主义政府行为做出的努力、为实现欧洲一体化而进行的尝试、欧洲由主权国家向共同体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年通过《里斯本条约》设立的欧洲常任主席与外长对于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深远意义,并从这些事实出发提炼出了“欧洲的和平将是永恒的”这一观点。但同时他也指出,统一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来自政府、国家、公共舆论以及社会阶层的强大阻力,“欧洲的统一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随后,当谈到欧洲与中国这一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国的合作前景,为了解中国当代青年对于中欧关系的看法,大使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在座同学们则就欧洲永久和平的实现,中欧贸易更健康关系的建立,文化层面促进中欧的相互了解,欧洲对中美政策的差异对于中欧未来合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提问。张大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一一解答,并深入了关于中欧合作进行金融制度和货币制度改革的问题的讨论,进一步阐明了中欧应该积极致力于发展相互之间的伙伴关系。
在演讲的最后,张万亭先生指出为了建设全球人类普遍和平的奋斗之路还很漫长,大家作为年轻人应该负有更大的使命。为了表达对同学们的谢意,张万亭先生将我院赠与他的鲜花转赠给了向他提出精彩问题的同学,并要求和在场的所有同学留影纪念。
讲座结束之后,我院赵锡军副院长、汪昌云主任就中欧关系与张万亭大使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张万亭先生对于两位教授提出的关于欧盟常任理事会主席以及欧盟各部门的职能权力等疑问进行了细致解答,与两位教授就中欧合作基础、亚洲一体化的可能性、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最终在“中欧都是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可以加强合作”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